疲劳组患者的(A)后扣带回、(B)左穹窿(白色箭头所指)的结构完整性更高
既往研究认为,脑白质(WM)是神经中枢感知疲劳症状的核心区域,如多发性硬化的WM病变可引起患者持续性的疲劳症状。同样,肉芽肿性血管炎(GPA)患者也可表现出慢性疲劳症状。为明确GPA患者的脑WM病变是否与其持续的疲劳症状存在相关性,来自英国阿伯丁大学内科与口腔科学校的Neil Basu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8月的《风湿病学》(Rheumatology)杂志上。研究认为,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的慢性疲劳与其脑白质病变无关。
该研究为MRI病例对照研究。研究者将明确诊断为GPA的患者分为慢性疲劳组和无疲劳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颅脑MRI扫描。研究收集了患者的标准T1,T2,和FLAIR序列,应用Scheltens脑白质强度积分量表(SWMHS)评估患者的脑白质宏观损伤。此外,采用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用以测定脑白质的结构完整性和微观损伤。
研究发现,从脑白质宏观损伤来看,该研究并未发现慢性疲劳组和对照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相较于对照组,慢性疲劳组患者WM区的结构完整性并未降低。相反地,穹窿部和扣带束的结构完整性在慢性疲劳组中明显更高。
该研究并未发现GPA相关疲劳症状与WM的宏观或微观损伤有关。相反地,疲劳组患者脑结构完整性反而较对照组更高,这可能继发于其慢性疲劳症状的持续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