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交替方案治疗对进展性膜性肾病患者治疗有效


肾功能减退超过20%的Kaplan-Meier曲线

膜性肾病最终会导致超过20%的患者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变。虽然很多患者能从免疫抑制治疗中获益,但是并没有研究证据表明免疫抑制治疗对肾功能不断恶化的患者也有效。来自英国伯明翰临床研究中心的Andrew Howman等为了评估在肾功能不断恶化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中,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能否保存患者残存的肾功能而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 1月最新的在线期刊上。

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在英国的37个肾脏病中心内进行。本研究受试者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8至75岁之间、肾脏活检证实为特发性膜性肾病、血浆肌酐浓度小于300μmol/L、在患者入组前2年间其肾脏排泄功能减退至少20%(肾功能至少进行过3次测定,并且三次检测的间隔至少为3个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三组,一组仅接受对症支持治疗、一组接受支持治疗并联合6个月的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交替治疗、第三组接受支持治疗联合12个月的环孢素治疗。研究的主要结局是与基线相比,肾功能继续减退20%所需要的时间。研究者采用意向分析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按照国际标准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注册,注册号为99959692。

研究者随机纳入了108名患者,其中33名接受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交替治疗治疗、37名接受环孢素治疗、另38名仅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在研究过程中,有2名患者因不符合入组条件而没有将其数据纳入到最后的意向分析中,这两名患者一名来自环孢素组,另一名来自对症支持治疗组,有45名患者在研究结束前脱离治疗方案,绝大多数是因为药物最小剂量调整的结果。对患者的随访一直持续到患者出现研究的主要结局,如果患者一直没有出现研究的主要结局的话,那么对其的随访时间至少为3年。与对症支持治疗组相比,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交替治疗组中的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超过20%的比例显著降低,分别为58%和8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环孢素组和对症支持治疗组相比,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并无显著差异,两组分别为81%和84%,但是,同时比较三组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的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在3组中都有发生,但是与对症支持治疗组相比,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交替治疗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更多,两组分别为24件和56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指出,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和肾脏排泄功能恶化的患者而言,最好的治疗方案是进行6个月的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交替治疗。同时,研究者也提醒需要注意到在这类患者人群中,应避免应用环孢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