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一家医院自设百万奖励金折射中国儿医荒

湖南一家三级甲等专科儿科医院 18 日透露,该院从今年起将每年出资 100 万元人民币,用于奖励在南华大学儿科学院临床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师生,旨在培养更多的儿科人才。此举再次折射出中国内地儿科医生荒。

此前,国家卫计委发出通知,要求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岗位从业人员实施考试加分,以缓解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业界专家认为,实行「加分」降低门槛之举实属无奈。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人才培养的断层是导致儿科医生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儿科医生压力大、风险高、收入低,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

据介绍,1998 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作出调整,将儿科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 1999 年起停止招生,随后国内医学院校陆续撤销儿科学专业。据《2011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 246.6 万执业医师中,仅有 3.9% 是儿科医师。

「中国仅有 9 万多名儿科医生,却承担着 2 亿多儿童、青少年的就医任务。」朱宗涵表示,如果比照欧美发达国家 1∶1000 的儿科医师配备标准,中国儿科医生缺口达 20 万人。

「医生一天门诊量达一百多人,忙的时候连水都不敢喝,怕上洗手间耽误给孩子看病。」此次自设百万奖励金的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姚旭说,「从 2009 年至 2014 年,医院接诊患儿人数超过 500 万,几乎每年每位儿科医生要服务 8000 名儿童」。

姚旭介绍,为探索临床医教结合培养儿科医学人才,该院从 2010 年开始联合南华大学共建儿科学院,经过 5 年的努力,学院完成了从单一的临床医疗本科儿科培养,转变成为临床医疗、护理本科儿科及研究生的全面培养。

据统计,南华大学儿科学院已培养临床医学儿科本科生 128 名,研究生 46 名;现在院培养儿科本科生 50 名、儿科护理本科 35 人、研究生超过 100 名,成为全国儿科医学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儿科学院之一。

姚旭表示,该院每年自设的 100 万元奖励金,将从奖学金、助学金、学生科研、论文奖励、导师奖励等多方面激励人才成长,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儿科医生,稳定儿科队伍,应对越来越多的儿童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