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降温治疗的长期影响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适度的降温疗法(温度范围33℃至30.4℃)应用于出生后6小时以内的窒息婴儿能够降低2岁时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来自牛津大学的Azzopardi D, Strohm B等人通过一系列随机对照研究旨提供了于2002年至2006年参与了“新生儿脑病全身降温治疗”(TOBY:Total Body Hypothermia for Neonatal Encephalopathy)试验的婴儿的长期治疗效果,其成果发布于《BMC Pediatrics》。此项研究调查了325名在妊娠时至少有36周的婴儿。这些患儿在出生后6小时内就开始接受了降温治疗并持续了72小时。

研究人员致函以前曾接受了降温治疗婴儿的家庭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加入这项长期的随访研究。儿童由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在学校进行评估,且这些评估人员不知道研究分组情况。对所有婴儿都进行了神经和心理影响结果的评估。

最重要的结果是IQ值至少为85的儿童的生存率。调查人员同时计算了无神经损伤的IQ值至少为85的儿童的生存率。这些儿童通过轻度、中度或重度进行分类。

这项研究包括280名儿童。81%的婴儿出生10分钟时Apgar得分小于等于5分。在登记参与研究的儿童时,55%儿童患临床癫痫,42%儿童EEG出现中度异常,50%儿童则表现为重度异常。初步研究发现,IQ值至少85分的低温治疗组的生存率为52%,而对照组的生存率仅为39%。

智力未受损的治疗组生存率相对风险为1.31(95%CI:1.01,1.71)。两组死亡率相似(低温治疗组为29%,对照组为30%)。查看结果的子集时,治疗组无残疾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8%对45%)。在各个水平的残疾中,降温治疗婴儿组相对对照组的残疾率更低。低温治疗组大脑麻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组间视觉障碍、失明以及听力受损的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它们在治疗组的发生率显著更低。需要进行治疗的儿童为8人以免其死亡或IQ值低于85。一项用于估计调整失访后带来的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其并未显著改变整体结果。在所有死亡的儿童中,90%在18个月前死亡。

研究认为,出生后窒息的降温治疗已越来越常用,通过研究长期结果以定量分析治疗的潜在益处才是最有帮助的。这项研究比一些小样本量的调查报导了更多的长期有利的结果,可以肯定随着时间会获得更多信息。

同时,让人十分吃惊的是死亡率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无论接受降温治疗还是仅仅接受基础治疗的病重婴儿的死亡率依然保持在30%。研究认为这些差别不仅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还有十分清晰的临床意义,这正是导致干预治疗后儿童及其父母生活质量大不相同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