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极为罕见

最新调查研究发现,尽管儿童时期接种的一些疫苗与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有关,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实属极为罕见。BMJ近期刊发了该系统综述结果,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此次系统性综述受美国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监督机构委托,在2011年医学研究所(IOM)题为《接种疫苗不良反应:证据和因果关系》报告的基础上,更新并增加了有关内容,旨在发现疫苗安全性证据中的不足。

该系统综述的重点集中在美国推荐6岁及以下儿童常规接种的几种疫苗,包括:DTaP疫苗(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流感疫苗(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脑膜炎双球菌疫苗(共价或多糖疫苗)、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肺炎球菌疫苗(共价或多糖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水痘疫苗。

该研究并不涉及未在美国国内使用过或不再继续接种的几种疫苗,如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和肺炎球菌7价结合疫苗。

该系统综述的第一作者是美国RAND 公司Margaret Maglione。RAND 公司是总部位于加州圣莫尼卡的一家非盈利性调研组织。Maglione署名的这份报告于7月1日在线发表在Pediatrics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检索电子文献、疫苗产品审查报告、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文件及一些其他来源,总共搜集到了67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

研究发现了MMR疫苗接种与高热惊厥相关的有力证据,而“高度确定”并未发现该疫苗接种与自闭症发病之间的关联。

这种所谓“高度确定”的评定等级,表明研究人员有信心这些证据可以反映真实情况,并且进一步深入研究“十分不可能”改变他们对预估结果的判断。

研究人员还发现,MMR疫苗与儿童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间、水痘疫苗与11-17岁少年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间存在中度而一致的关联性证据。

这种所谓“中度”的评定等级,表明研究人员有中等程度的信心这些证据可以反映真实情况,但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可能改变他们对预估结果的判断。

报告中指出,没有发现相关研究支持疫苗增加儿童期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IOM报告中并未对轮状病毒疫苗安全性进行过评估,此次调查对31项相关临床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中等强度说服力的证据表明,轮状病毒疫苗与肠套叠发病有关,而肠套叠发生率极低。

例如其中有项研究发现,平均每100000剂RotaTeq和每100000剂Rotarix疫苗接种发生肠套叠的比例分别为1.1-1.5例和5.1例。

盐湖城犹他大学儿科Carrie Byington在随后发表的评论员文章中指出,该项最新的调研报告和IOM报告“应该能够使家长和儿科医生们对儿童疫苗接种放了心”。

Maglione在报告中提到,该调查结果提高了医务人员对疫苗接种的信心。理想情况下,医务人员对疫苗安全性的信心将提高民众对疫苗的信心,从而增加儿童的接种比例,守护了国家的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