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新生儿脐带钳夹:不需考虑新生儿与胎盘相对位置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新生儿复苏相关指南,建议新生儿出生后脐带钳夹可延迟1-3分钟,且新生儿位置与胎盘处于同一水平或低于胎盘。

40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该举措可增加铁储存量并降低新生儿缺铁性贫血风险,使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降低50%以上。即使少量的脑室内出血也会增加神经认知缺陷、脑瘫、发育迟缓风险,而延迟脐带钳夹对所有新生儿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所以,全球很多专业机构都发布了类似指南。

但是临床上很少能做到延迟脐带钳夹。客观上,当新生儿的体位低于胎盘时可使胎盘输血量达到最大。但是,想象一下当你戴着手套抱着一个湿漉漉、大声哭泣、不停扭动的新生儿,还得让新生儿的位置保持在会阴水平2分钟,这是十分艰难和危险的。

Nestor Vain教授及其同事在Lancet发表的一项研究很可能会改善现状。研究者随机将197例健康足月儿置于阴道水平2分钟,194例置于母亲的胸部或腹部2分钟,然后钳夹脐带。通过测定刚出生及脐带钳夹后新生儿的体重来评估胎盘输血量。

结果表明重力并不会影响胎盘输血量。这两组新生儿体重增加基本相同,置于阴道水平的新生儿体重平均增加56g,置于妈妈胸部或腹部的新生儿体重平均增加53g。但是Vain教授的研究中纳入的仅是经阴道分娩的健康足月儿,无剖腹产或早产儿,也就是说该研究除外了需要复苏的新生儿。

而且Vain教授及其同事发现孕龄不同新生儿出生2分钟增加的体重也不同,他们将此归因于硬膜外麻醉可能会改变子宫活力、给予催产素的时间不同以及产后子宫收缩能力不同。

随着该项措施在临床的广泛开展,还会出现很多新问题。比如未钳夹脐带新生儿的复苏、生产和脐带钳夹的间隔时间、孕妇和新生儿出血、孕多胎及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等。然而,在临床将该措施纳入实用的操作指南中并取得临床获益之前,以上所有的疑问可能都无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