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恶性肿瘤的预后因素及化疗方案

唾液腺恶性肿瘤是头颈外科的常见疾病。近日,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医院的Rory O’Connor等人在《英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唾液腺疾病的重点回顾及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对唾液腺恶性肿瘤的预后因素、化疗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预后因素

唾液腺恶性肿瘤的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在肿瘤固定不能移动,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浸润粘连。主要不良预后是向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然而,Stodulski等人发现面部神经麻痹症状对确诊有重大意义,具有该症状的患者,生存率下降10.3%。相较而言,肿瘤的疼痛和生长速度并不是那么可信的因素。

对115例腮腺恶性肿瘤的研究发现,相较肿瘤的分期及病理分型,手术切缘的状态及囊外转移的程度对无病生存期的预计更有意义。在对另外113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研究中,组织学分级是5年期生存率最重要的预计因素,低、中、高级分别为97%、94%、73%。

Lequerica-Fernandez等人发现分级对所有类型的腮腺恶性肿瘤的预后并不具有太大影响,相比之下,年龄、临床分期、鳞状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免疫表达,对生存期有负面影响。对局部晚期高风险的肿瘤,高于N2的淋巴结累及是唯一预测复发率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同样的,腺泡细胞癌患者中有10%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他们的5年期生存率从77%显著减少至48%。

对确诊的唾液腺恶性肿瘤来说,原发灶的位置也会影响预后。发于鼻窦、泪腺以及支气管的腺泡细胞癌,由于他们处于解剖学上较为狭窄的部位,完全切除较困难,因此预后较差。放疗能够减少复发,但增长的年龄、肿瘤的分级分期、边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Ki-67的表达,都将使预后变差。Ki-67是一个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标志物,已被确认是腺泡细胞癌侵略性的标记,其高表达与生存率的降低相关。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诱导卷曲蛋白1,一种成视网膜细胞瘤肿瘤抑制基因通路的正调节蛋白和唾液腺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它的缺失也将导致更差的预后及更低的生存率。

考虑到治疗方法对罕见的——类似发生在鼻腔的唾液腺样恶性肿瘤——的预后影响,手术结合术后放疗比单纯放疗更受推荐。淋巴结的转移、外科手术、组织学亚型以及远端转移,都是生存率的独立预计因素。

化疗方案

目前没有唾液腺恶性肿瘤化疗的I级证据(无论是否伴面部神经受累、淋巴结转移、高组织学分级、手术切缘浸润)。在15例接受化疗和单纯放疗/术后放疗的局部晚期唾液腺恶性肿瘤病人中,2年期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4%和67%。此外,4期肿瘤的患者,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案,预后均较差。

Ghosal等人发表了一份使用伊马替尼与顺铂治疗腺泡细胞癌的二期临床试验。伊马替尼能够抑制在这种病中过度表达的酪氨酸激酶受体KIT。在28位进展、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其中22位的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或至少在6个月内保持稳定,但是只有3位在影像学上有所表现。对于部分病人来说伊马替尼与顺铂的方案是有益的,但作者不推荐常规使用该组合,因为病人的用药反应各异。

Papaspyrou等人回顾了对无法切除、复发、或转移的腺泡细胞癌进行单药或联合化疗的情况,但未做任何建议,因为收效小而短暂。考虑到该疾病病程较长且日常并无痛觉,他们建议应使用功能性分子成像(如FDG-PET或增强MR)以尽早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