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踝足矫形器对步态纠正效果更佳

在偏瘫患者中,为了代偿足下垂综合征对功能造成的影响,经常会应用踝足矫形器。然而,至今为止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来证实踝足矫形器在步态改善上的有效性,也没有研究来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踝足矫形器的治疗差异进行评价。

因此,为了比较不同踝足矫形器(固定和动态)对足下垂综合征的影响,来自于意大利生物医药大学的Zollo等设计了相关研究,应用时间空间参数、运动学和电生理学的指标来比较上述不同类型的矫形器,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Eur J Phys Rehabil Med 2015年4月的期刊上。

本研究为随机分组的交叉对照研究。研究在康复中心内进行,主要收治神经系统障碍患者。研究者纳入了10例慢性偏瘫并存在足下垂综合征的患者,同时也纳入了志愿者作为对照。

研究者对存在足下垂综合征的偏瘫患者进行了生物学步态分析,分析的过程按照下面三个环节随机进行,第一种情况是不佩戴踝足矫形器;第二种情况是佩戴固定的踝足矫形器;第三种情况是佩戴动态的踝足矫形器。

研究者通过对上述这三种情况的分析来确定在不同情况下步态的时间空间特征、运动学特征和电生理学特征是否会出现显著的变化。

步态分析的结果提示,在时间和空间特征上,佩戴固定矫形器和动态矫形器不存在显著的区别。与没有佩戴踝足矫形器进行步行相比,这两种类型的踝足矫形器都能减少支撑相时踝关节背屈-跖屈的关节活动范围。同样,踝足矫形器还能减少偏瘫侧肢体和对侧肢体在触地初期和髋关节屈曲时所存在的不对称性。固定的踝足矫形器通常会增加与步行过程相关的肌肉的共同收缩。

本研究结果指出,在偏瘫患者中,步行时佩戴踝足矫形器能限制足下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能平衡双侧下肢。固定和动态踝足矫形器的不同主要在于肌肉的活动程度,当佩戴动态矫形器时,两组肌肉(胫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的共同运动水平较低,更接近于正常模式。本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有助于踝足矫形器适配的相关指南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