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指导对慢性挥鞭样损伤患者有效

挥鞭样损伤是一项公共卫生问题,与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成本相关。对挥鞭样损伤患者的预后所进行的系统综述指出在损伤后6个月这些患者也会继续存在相关症状,30%以上的患者具有中度至重度疼痛和残疾。由于这些患者需要继续持续治疗,也丧失了劳动力,因此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针对这些慢性症状,存在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几乎没有随机对照研究来评估这些干预的有效性。为数不多的一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指出,在疼痛由关节突关节所造成的患者中,射频神经切断术是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神经切断术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并不是永久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即使在精心选择的患者中,也仅对一小部分患者有效。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指南推荐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如物理治疗。有两个研究的结果提示物理治疗有效,然而疗效的强度仅为中度,10-20%的患者预后尚可(疼痛和残疾为轻度以下)。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们制定了综合的物理治疗方案,该改善患者的疼痛和残疾。

有证据提示在记性挥鞭样损伤的患者中,与综合性的康复治疗相比,单纯的物理治疗具有相同的疗效。然而,对于慢性挥鞭样损伤遗留有功能障碍的患者而言,这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究竟如何目前还不甚明了。

在本研究中,来自于悉尼大学的Michaleff等为了判断在慢性挥鞭样损伤患者中,由物理治疗师所进行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和单纯的治疗建议之间的疗效,他们设计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The Lancet 4月的在线期刊上。

PROMISE研究是一个分为两个治疗组的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为慢性(3月至5年)、1级或2级挥鞭样损伤的患者。研究者通过由电脑生成的随机化数列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综合性治疗组(共20次),另一组为建议组(治疗一次,之后通过电话指导)。研究者采用密封的信封来保证分组的保密性。

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疼痛的程度(采用0-10分级)。研究者在受试者入组时、入组第14周、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进行评价,评价由专职的评价人员完成,并且该评价人员不知道受试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

研究者采用意向治疗分析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者共纳入了172例受试者,其中86例进入综合康复治疗组,另有86例进入随访指导组。在第14周时参加随访的受试者为157人(91%),在第6个月时参加随访的受试者为145人(84%),在第12个月参加随访的受试者为150人(87%)。

研究者发现,在疼痛减轻方面,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案与随访指导方案的有效性并无显著差异。在第14周时,对0-10疼痛评价的疗效为0.0,在第6个月时为0.2,在第12个月时为-0.1。在外伤后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和症状并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并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通过本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与综合性的强化康复治疗相比,随访指导具有相似的疗效。需要确定有效和成本效益合理的治疗策略,来预防急性至慢性挥鞭样损伤。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对持续疼痛和残疾的认识,调查药物的有效性和治疗的时机,以及研究对患者的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