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的定量评估新法

卒中专科医师一般都认为患者在卒中急性期尽早活动和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对预后有正面影响: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尽管有一些资料支持上述观点,但是仍然缺少定量证据。

患者在卒中急性期内入住卒中单元治疗时,往往缺乏肢体活动。有研究显示,在卒中发生14天内急性卒中单元住院患者有53%的日间时间是在床上度过;一项更近的行为学分布研究显示该数据为30%。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客观的、实时的患者肢体功能评价手段,以协助医师制定患者锻炼方案,鼓励患者尽早活动。

近期出版的Stroke杂志上,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就利用加速度计(accelerometer),试图建立一种能量化评价和描述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的方法。因为加速度计能更为客观和在长时间自动持续评估患者肢体活动能力;还能够将不同肢体进行单独评估和相互对比。

研究者选取了100名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2小时之内的住院患者,在其双腕、双踝和双侧臀部均佩戴Actical加速度计(译者注:飞利浦公司产品),佩戴时长≤7天。用活动数值(activity counts,AC)来评估加速度计输出的数值。同时患者每天还接受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估。

研究发现,患者肢体活动的峰值出现在早晨,之后逐渐下降。卒中患者的总AC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降低71%。卒中患者患侧上肢的AC值比健侧上肢降低80%;患侧下肢的AC值比健侧下肢降低44%;随着时间推移,AC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上升可显著增加AC值,患者年龄增加可显著降低AC值。

该研究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评估提供了一个廉价的、无创性的定量评估工具,有助于在将来指导临床肢体康复治疗,也有利于相关研究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