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存在 MERS 输入风险

昨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通报,省内出现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疑似病例,患者为韩国确认病例密切接触者,现已出现发热症状。目前共搜索到其密切接触者 35 人,暂未出现异常。

入境疑似病例已被隔离

5 月 27 日晚 10 时世界卫生组织通报:韩国一例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香港入境广东省惠州市,已出现发热症状。

该韩国男子属 MERS 病例的密切接触者。5 月 21 日已出现不适,25 日体温 38.7℃。26 日乘坐 OZ723 航班于 12:50 抵达香港,经深圳沙头角口岸入境抵达惠州。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根据世卫组织的通报信息,要求惠州市立即核查。惠州市卫生计生部门于 28 日凌晨 2 时将该名韩国男子转送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其密切接触者就地隔离观察。该名韩国男子目前出现发热等症状。已搜索到密切接触者 35 人,暂未出现异常。

昨日凌晨 1 时,省卫生计生委派出专家组赶到惠州现场,连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等相关工作,样品于 5 月 28 日上午送省疾控中心检测;并将样品上送国家疾控中心。

未听医生建议乘机来华

韩联社报道,前往广东惠州的疑似病例为 44 岁男子,是第三例病患、即 76 岁患者的儿子,是第四例病患的弟弟。

这名男子 16 日曾前往医院探望父亲,在病房停留几小时。19 日,他出现发烧等症状。

虽未确诊,但由于出现体温过高等中东呼吸综合征常见症状,医生 25 日建议这名男子取消前往中国出差的计划,不过,他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

目前,韩国卫生当局对该男子的妻子以及相关医疗人员等 10 人采取在家接受隔离观察的措施,并掌握了其搭乘飞机时临近座位的 28 名乘客名单,计划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

韩国感染患者增至 7 人

韩国疾控中心 28 日证实,又有两人被确诊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冠状病毒,至此,感染这一致命病毒的患者人数已增至 7 人。

首例被确诊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 68 岁,4 月中旬曾前往中东三个国家旅行,本月 4 日返回韩国,20 日被确诊感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随后,他 63 岁的妻子以及同病房一名 76 岁男子也不幸「中招」。接着,76 岁男子的女儿也因在病房停留数小时而染病。

按照韩联社的说法,目前有大约 73 名曾与首例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在家接受隔离观察。

韩国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本月 16 日,全球共有 20 多个国家报告总计 1142 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死亡人数为 465 人,死亡率达 40.7%。

现阶段,还没有针对这一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

不过,韩国疾控中心表示,虽然中东呼吸综合征死亡率颇高,但与其他传染病相比,它的传染性并没有那么强,只有经过大量直接接触后才可能患病。

现阶段,还没有针对这一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

北京防控

北京存发生输入性病例风险

此前已制定防控方案,指定定点收治医院,疾控部门已具备检测能力

昨晚,北京市疾控中心针对新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指出,由于北京市为国际化大都市,国际交往频繁,因此发生输入性病例的风险是存在的。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北京此前已制定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方案。本月,北京市卫计委参加了国家卫计委关于今年夏季重点传染病疫情的会商视频会,会上判定,中东呼吸综合征「时刻存在输入风险」。为此北京市卫计委已组织 16 区县卫计委、疾控等,布置防控工作。

北京存在发生病例风险

昨晚,北京市疾控中心针对新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表示,研判指出,北京市为国际化大都市,国际交往频繁,因此发生输入性病例的风险是存在的。

记者了解到,由于北京市同中东等国家交流往来密切,北京卫生部门一直没有排除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北京市的可能。按照国家卫计委要求,北京此前即已指定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定点收治医院,如发生疫情,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将定点接收患者。

同时,北京 H7N9 禽流感市级专家组成员,将兼任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的市级专家组成员,负责指导和支持定点医院医疗救治工作。据了解,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原则上由首诊医疗机构就地「单间」隔离救治;确诊病例原则上需要转运到定点医院,由病例所在的医疗机构联系北京急救中心,再由 120 专用车辆将病人转运至定点医院。但病情若不适宜转诊,还将就地救治。

专设该病例监测系统

昨天,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北京市自 2012 年国际上发生病例起,就一直高度重视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防控工作。在检测方面,在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的监测系统,并建立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具备监测和检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能力。

针对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北京市、区两级疾控部门均已具备检测能力,并且早已针对上报的一些疑似样本开展了检测工作,但结果均为阴性。据了解,目前在各大医院的数十家网络实验室,也已配备了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试剂,一旦发现疑似感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将立即检测。据悉,该病毒 6 小时内可确诊。

不过,按照国家卫计委要求,北京的首例病例并不能够「独立」确诊。在全国发生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之后,各省份的首例病例不仅需要各省市疾控部门的检测结果,还需要报中疾控实验室复核检测结果,然后按照国家卫计委规定的诊疗方案诊断。

专家说法  

规范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我国 SARS 防控经验适用于 MERS,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王凌航曾于去年受国家卫计委委派,赴西非几内亚执行埃博拉的救援任务。

他介绍,对于 MERS 来说,是动物宿主携带病毒,人接触后被感染而出现了急性呼吸综合征,表现的形式类似 SARS。现在的病例主要出现在中东。在英国出现了家庭聚集的现象。从目前来看,这个病毒通过呼吸道在人和人之间传播。

阿拉伯半岛的一些国家的人发病要追溯到其与蝙蝠和骆驼的亲密接触。在英国的病例发现,病人的家庭成员相继出现发烧的症状,这都是人和人长时间接触出现传染的情况。

其实,我们对于这个病的防控经验并不缺乏。SARS 的防控经验也适用于这种呼吸道的传染疾病。

病死率高因多发医疗水平落后地区

全世界目前报道的 MERS 总病例数并不多,很多病例出现在一些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地区,目前统计出来的病死率不能反应经过综合救治之后的病死率水平。在 SARS 早期的时候,病死率也是比较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和规范治疗,病死率是相应下降的。

因此,传染性的问题还要看一个首发病例能引起多少下游病例,这个和任何人之间的接触程度和接触环境有关系。对于输入性的疾病,中国在传染源的防控上是有丰富的经验的。中国在 SARS 后,对于 H1N1、埃博拉等输入性病例的防治上,防住国境线,筛查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从源头堵住传染病防控是没有问题的。其实传染病有三个要素,传染源头、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只要做到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那么传染病是可防可控的。在治疗上,对于新型病毒,确实没有特效的药物。但是如果早期发现病例并且介入干预,病死率还是可以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