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DC专家:“众祸齐至”促成如今埃博拉危机

第54届抗微生物制剂和化疗跨学科会议(ICAAC)于2014年9月5日-9日在华盛顿召开,会上一位来自美国CDC的专家发言认为,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发生受多种糟糕因素协同作用推波助澜,可谓“众祸齐至”促成此次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埃博拉危机。Medscape医学新闻对此进行报道,现编译如下。

来自美国CDC病毒学特殊病原体分部的流行病学家Barbara Knust博士发言表示,“饱经时间考验的”公共卫生措施在之前20年来埃博拉及马尔堡出血热疫情爆发史上广为多个医疗中心和其他机构使用,而现如今西非疫情仍旧沿革历史继续充分利用这些手段,目前看来就显得不够了。

Knust博士表示,此次疫情发生在三国边境交界,这一地理位置恰巧就是管理非常松懈的区域。该地区生活着一个独立的部落民族,具有高度流动性,可往来穿梭于各国边境线。除了地理巧合因素外,发达的公路交通也为疾病传播提供了“便利”,如今无需乘坐飞机、花几天时间驾车就可自由通达首都城市。

另外,这三个国家近几年饱受内战蹂躏,当地民众对政府存在不信任心理,还对医疗援助工作人员及防疫措施心怀抵制,往往不愿意改掉传统丧葬习俗,坚持葬礼前执行清洗尸体的仪式,而感染者尸体甚至在皮肤表面就携带有大量的埃博拉病毒,这就进一步加速了病毒的传播。

国际应对疫情反应

喀麦隆医生Thompson Ntuba博士在ICAAC会议上针对国际应对疫情反应提出质疑,认为国际响应不够及时和充分有效。对此,Knust博士回复表示,相较于史上之前数起埃博拉疫情,国际社会应对此次疫情爆发已相当及时和充分了。但她个人认为,此次疫情背后着实存在各种不利的巧合因素,协同作用促成了此次危机,已超越了最初应对措施可以掌控的局面。

Knust补充道,“我们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新的应对策略了,引入更多之前我们从未尝试过的其他资源和措施。”

9月9日有新闻消息称,美、英两国将派遣军方力量前往当地介入防疫工作。Ntuba博士向记者表示他的个人观点,认为美国军方介入当地并非是去生产疫苗和药物的,但倘若疫情爆发之初疫区就能获得这样的国际援助响应,那么或许我们就能够遏制住疫情蔓延了。

Knust强调,一直以来及时调动国际资源就是一个难题,不过如今国际社会正在与时俱进不断改善协调机制。但她还同时指出,目前文化沟通障碍仍是抗击疫情工作中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中,动员当地社会力量是防疫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社会动员”,但该过程中赢得民众信任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疫情引发的次级效应即所谓的“人道主义危机”,该效应导致当地医疗卫生系统崩溃甚至爆发内乱。这意味着不是因埃博拉使得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而是因为一些其他因素使然,如糖尿病或霍乱等潜在可治愈的疾病。

近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Robert Fowler博士等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发表文章,称此次埃博拉疫情是“多项因素、因缘巧合、合合而生”的产物:有限的公共医疗基础设施、民众低水平的健康素养、短缺的应急防控感染措施、人口稠密的疫情爆发地、高流动性人口带来的病毒迅速传播以及致命性的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