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有协和医院急诊科于莺医生因为临床工作太忙,无暇撰写论文,无法晋升职称辞职,引起了广泛的议论。都传闻美国的医生就不需要写论文,只要专注于开刀就行了。那么临床医生需不需要做研究﹑写论文?美国名校的医生做研究﹑写论文吗?
第一个问题:临床医生需不需要做研究?
这是我们常常讨论和自问的问题,做研究和教学是兴趣使然还是使命或晋升所迫?繁忙的临床工作常常成为舒缓压力﹑逃避写文章﹑逃避思考的借口。但是一般认为,一个医生善于思考总结,理论上应该优于不思考不总结不发表文章。发表文章,要阅读大量文献,这本身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美国名校的医生如何呢?
1从个人角度来说,他们同样面对类似的问题,必须做出抉择,第1次是完成住院医培训后,做专科医生还是做家庭医生?第2次是在专科医师培训的第2年,是选择私人行医还是到大的医学中心同时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一旦选择到教学、学术型医院,就需要身兼医、教、研三职,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不特别令人满意的待遇,但是也有依托著名高校的名气,有自我实现,自我成功的满足,也可以从大的公司的获得的咨询费用,也可以获得世界各地的讲座机会和讲课费用。收入随着名气的增大可以获得弥补。如何选择对事业的热爱的充实感,是比钱重要得多的一件事情,并不总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利益。
另一方面,不同的医院,满足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社区医院和著名大学的教学医院,对医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投入比例自然有不同的要求。美国的医院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在社区医院工作,就没有教学和科研的压力,哈佛的目标永远是培养未来的行业领袖,不论是医院管理、教学、临床还是科研。高水平的临床工作背后如果没有同样一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流的教学体系、一流的教师支持,只是空谈,在所有学术型的医院里医生必须面对: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或者基础研究)+教学。
2从医院的角度来说,高层次高等级文章撰写是学术型医院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志。高层次杂志主编和编委是医院实力的重要象征。顶级杂志的主编和编委始终掌握在某些特定的人群圈子中。MGH更是在创刊之初就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签署了一项协议,只发MGH的病例报道和分析,这一项协议至今依然有效,这样,MGH的病例讨论每一周都会发往全世界的医生,成为MGH持续的影响力。
3从科室的角度来说,Harvard虽然没有硬性指标要求发多少的SCI文章就给多少奖励,但是同样有科研压力。科主任也要组织人马写文章,否则,科室影响力就会下降,也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有多少水平,也不会对医院的品牌塑造提供正面的影响。
临床工作很忙,所以科主任就会申请基金,投入大量的金钱,在世界范围内选fellow来做研究,就某一感兴趣的课题做专项的研究。这是保持其科室影响力的一种手段,在世界范围内选择研究人员,申请同一个职位的申请人就会更为广泛,既可以选择对特定的课题研究最适合的人选,也可以保持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在有些科室,选择researchfellow就有意识的在全球五大洲轮流选择,今年选择欧洲来的,明年选择亚洲来的,后年可能就选南美洲来的。
总体上来说,美国名校的临床医生很优秀!基础研究也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