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将提升中国临床医学科研实力

过去5年中,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年均投入增长达到20%,2012年总投资金额超过1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万亿)。中国国务院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表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将用于科学研究,因此政府在医疗科研领域的资助金额也随之增加,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研究经费方面,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却有着显著差异。2011年,中国政府在生物医学研究上投入资金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亿),而在临床研究上的投入仅为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

中国在医疗健康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非传染性疾病、飞速上涨的医药费用、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健康行为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等等,这些都亟待相关专业知识加以解决,但与之相比,政府的资金投入水平明显较低。

为加强中国的临床研究和人群研究的实力,并为可使患者获益的临床医学研究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平台,中国国家科技部(MOST)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NCHFP)于2012年7月6日共同启动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该项目将选出一批中国最优秀的临床研究中心,由政府为其提供长期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在整个项目的初始阶段,到2015年,中国科技部将向首批13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投入1600万美元(约合1亿人民币)资金。

该项目选出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以严格的科学方法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并通过在全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网络体系进行多中心、多国家的临床和人群研究,从而使中国的科研实力不断壮大。研究中心还将设立包括包括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信息学、流行病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在内的多学科小组,并推动医疗保健领域的国际合作。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有利于知识和理念交流的机制,以应对全球疾病负担和健康问题。未来研究中心还将推动中国发展为国际临床研究基地和医学知识的输出大国。

中国目前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因此这也是首批临床研究中心优先选择的疾病领域。共有115家医院进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的候选名单,在国际临床研究标准和新建立的中国标准基础上,同行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评估,约有一半的委员会成员来自香港和国外。

2013年8月,中国科技部和卫生计委宣布了首批13家入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的医院。从2014年起,研究中心的建立工作将逐步扩大到妇产科、消化科以及其他专业领域,科技部也将加大对这些领域研究的资金投入。

入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的13家中心需制定出2015年之前的发展策略,以及到2020年的科研计划,并且每2-3年进行一次严格的评估。评估建立在各中心研究工作质量,以及为国家公共卫生、临床实践和国家政策领域提供的相关科学证据基础上,同时也将各中心之间,中心与国际合作者、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相关者之间交流合作的力度纳入评审考量之中。阶段性的评估结果将决定政府是否对该研究中心继续提供资助。

设立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该项目中的一个范例。中国科技部将在2014年-2015年期间为该中心提供130万美元(约合80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也将为研究中心提供80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并建立由超过150名全职人员组成的多学科研究团队。在入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已经主导了一些国家和国际的临床研究项目,其中包括非常具有影响力的COMMIT试验,该试验涉及全国1250家医院的4585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

此次发起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代表着中国临床研究进入了新时代。其目标在于通过科学及其转化和应用的力量,实现改善国民健康和卫生保健的终极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该项目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