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s)治疗基础上,与阿莫西林相比,接受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治疗老年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增加三分之一。而且,这种相关性与合并症、其他药物治疗情况、近期手术、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猝死风险的因素无关。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ichael Fralick教授推测,复方新诺明是一种由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组成的复方制剂,近几十年期间在临床被广泛使用。复方新诺明治疗有可能会导致血钾水平升高,与其他已知可以引起高血钾药物合用有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Fralick教授及其同事将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4年10月30日的BMJ杂志上。之前Fralick教授曾报道,复方新诺明与ACEI或ARBs类药物联合使用有可能增加患者因高钾血症住院风险。
本文第一作者,来自 多伦多大学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的David N Juurlink教授在接受Medscape医学新闻采访时陈,对于正在服用ACEI或ARBs类药物的患者而言,使用复方新诺明以外的其他类型抗菌药物才是最安全的。但是在临床实践不一定总能做到这一点。替代策略是尽量小剂量、短疗程使用复方新诺明,或者,当给予正在服用ACEI或ARBs类药物患者甲氧苄啶类药物时,应警惕其有可能发生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高钾血症风险。
这点对于一些易感患者人群尤为重要,Juurlink教授指出,由于高血糖可对患者肾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高钾血症。此外,心衰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保钾药安体舒通和ACEI或ARBs类药物治疗,也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而在北美洲,有数百万同时合并左室功能下降和糖尿病的患者。而复方新诺明引起的猝死风险主要取决于药物剂量和治疗周期有关。对于普通的尿路感染,临床医师很少处方10天以上的复方新诺明,一般给予患者3天剂量就应该足够了。
Juurlink教授等对安大略省1994–2012年期间接受ACEI或ARBs类药物治疗、且年龄≥66岁患者的数据进行采集,确定在接受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呋喃妥因治疗后7天内死于猝死的门诊患者。共有1027例ACEI或ARBs类药物治疗患者和3733例对照者在同一时间框架范围内进行匹配,匹配内容包括抗生素使用情况、年龄、性别、慢性肾脏疾病和糖尿病等基线特征。
研究发现,在ACEI或ARBs类药物治疗基础上,相对于接受阿莫西林(其本身既不会引起高血钾,也不会延长QT间期)治疗患者而言,接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呋喃妥因治疗7天内患者发生猝死的校正比值比(95%CI)分别为1.38 (1.09–1.76)、1.29 (1.03–1.62)、0.74 (0.53–1.02)和0.64 (0.46–0.88)。
Juurlink教授透露道,我们之所以将环丙沙星纳入研究,是因为其在临床应用广泛。环丙沙星常用于较为复杂的感染,并可通过延长QT间期增加患者猝死风险。
当研究者进一步观察抗菌药物治疗两周内患者猝死风险时发现,复方新诺明治疗患者发生猝死风险略有增加,OR值升至1.54(95% CI 1.29–1.84)。但是,环丙沙星治疗患者发生猝死的OR值却降至1.18(1.00–1.39)。
Juurlink教授指出,我认为进一步认识复方新诺明与环丙沙星之间的差异很重要。理论上讲,环丙沙星主要通过影响心脏复极增加猝死风险,比复方新诺明更安全。环丙沙星相关心律失常引起死亡常发生在环丙沙星治疗前5–7天内。但是,复方新诺明引起的高血钾风险是通过肾功能介导,持续时间更长。与环丙沙星不同,复方新诺明治疗后高血钾风险可持续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