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在京成功召开

大会开幕式

胡盛寿院士全体大会上讲课

张海涛教授在开幕式致辞

周飞虎教授主持开幕式

2015 年 6 月 12-14 日,第四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大会是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医促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简称海医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大型全国心脏重症专业的学术会议。大会以「科学改变心脏重症」为主题,设置了 20 个学术版块、2 个学术辩论版块、2 个实操版块,学术内容丰富精彩,全国共有 3000 余名心脏重症领域的同道注册参与本次大会。会议期间,成立了海医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医促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分别是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周飞虎教授和空军总医院的宁波教授。另外,大会宗旨是团结力量、集中优势共同拥抱互联网医疗大数据。

本次大会邀请了心脏病学领域荣享盛誉的工程院胡盛寿院士、韩雅玲院士、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赵同彬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席修明教授、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海涛教授,以及程显声教授、丁予安教授(台湾)、周飞虎教授、宁波教授等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开幕式。张海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提到,通过「科学改变心脏重症」,启迪我们的心智,科学是可重复的,是能够学习的,我们有充分的享用现代科学带给医学突飞猛进发展的结果,推动心脏重症跨越式、阶梯式发展。通过心脏发育、结构、功能、调控、诊疗、康复的纵深探索,寻找心脏运行的本原;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汇,借以其他学科业已成熟的进步,为我作用。随后,一段精彩的视频向大家展示了心脏重症专委会三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明确了未来要在科学改变心脏重症的路上不断前进!

本次大会的学术内容经过 8 个月的精心策划和筹备,得到了同行的普遍认可。大会以「科学改变心脏重症」为主题,打破学科界限,精心设计板块及讲题,邀请到胡盛寿院士、韩雅玲院士、张海涛教授等共 271 名专家作为本次大会讲者及主持。本次大会创新性的设置了现场辩论的学术版块:锵锵三人行——血压管理专场、镇静辩论版块(综合 ICU 镇静 vs 心脏 ICU 镇静 vs 神经外科镇静),道理越辩越明,优秀的年轻医师给大家带来了清晰的思辨逻辑、丰富的临床经验,精彩的内容使得这两个版块的人气飙升,气氛热烈。不仅如此,大会还设置了实操版块:超声 Hands on 实际操作培训指导和 ECOM 模拟场景培训,分别有经验丰富的华信医院晁彦公教授团队和阜外医院龙村教授团队指导完成。

对于大会主题「科学改变心脏重症」,大会主席张海涛教授在全体大会上这样讲到,医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科学带动了心脏重症治疗的革新,首先就是药物的进步,如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分为正性药物与负性药物,现在又增加了钙离子增敏剂,增加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并不增加心肌的耗氧,再如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进展方面,包括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内皮素受体阻断剂、前列环素类药物的问世,均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带来了福音。其次是心脏支持系统与技术的发展,心脏专有的支持系统包括 IABP、ECMO、LVAD 等,这些支持系统以暂时的帮助心脏,让心脏少做功为理念,以期一部分心脏得以休息而康复,形象称之为「推车」,帮助心脏度过难关,一部分后期可得到心脏移植的外科技术的支持;心脏重症患者心脏功能极差,如果能通过减少外周脏器的需求,让外周脏器少用血的方法称之为为心脏「卸载」,可以使得衰竭的心脏少做功,心脏得以休息而康复,全方位的降低机体的氧耗与代谢,可行措施包括呼吸机减少呼吸肌做功,CRRT、MARS 减少肾脏、肝脏做功与耗能、完全肠外营养的方法,亚低温的治疗降低全身代谢率,部分心脏可以得到休息而康复。

科学带来了心脏事业的飞速发展,心脏病治疗的理念上的更新和进步也加速了心脏治疗的发展,心脏重症医生必然也成为「时代幸运儿」,科学大爆炸时代,医生需要竭尽全力、勤奋,刻苦学习一切科学带来的先进技术、方法,技术更新速度太快(原地踏步、就是退步),需要重视个体化的特性,重视洋为中用、学为所用、总结经验、终身进步。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在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要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科学改变了心脏重症医学,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更需要所有医生用尽一生的经历学习并转化为能力,造福老百姓。伟大的中国医生,我们带给中国人民的福祉将会永远被铭记。让我们以民族最自豪的骄傲者毛泽东为榜样,努力地为中国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