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拉斯克奖今日公布

北京时间9月8日,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公布了获奖者名单。来自东京大学的Kazutoshi Mori和来自加州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的Peter Walter获得2014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而去年该奖项颁发给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Thomas C. Südhof,Südhof于10月份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来自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的Alim Louis Benabid和来自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Mahlon R. DeLong获得2014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来自华盛顿大学的Mary-Claire King获得了2014年的“拉斯克公众服务奖”,而该奖项去年颁发给盖茨夫妇。

自拉斯克奖1942年成立以来,已经有300多名学者获得该奖项,其中有80多位获奖者后来也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在过去的30年里,这一数字达到了47位,因此该奖项被人们尊称为诺贝尔奖的“导向标”。拉斯克奖的每一个奖项奖金高达25万美元,该奖项将于今年9月19日在纽约市颁发。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左:Kazutoshi Mori右:Peter Walter

获奖理由:发现非折叠蛋白反应—— 一条综合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能检测到内质网中蛋白质有害的错误折叠,并反馈给细胞核采取保护措施。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左:Alim Louis Benabid右:Mahlon R. DeLong

获奖理由:发现丘脑底核的脑深部刺激技术,从而能够帮助帕金森患者减少颤抖和恢复运动。

拉斯克公众服务奖


Mary-Claire King

获奖理由:对医学和人权富有创见、大胆以及多样化的贡献,她既是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关联的最早发现者,也是最早通过DNA技术重聚失散人群的研究者。

拉斯克奖简介

拉斯克奖是生理学和医学领域除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外的又一顶级大奖,该奖最初分为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众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3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出生于中国香港的华裔科学家简悦威曾获得了1991年度的拉斯克奖,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