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源性肌阵挛运动障碍多为功能性

脊髓源性肌阵挛(Propriospinal myoclonus,PSM)是一类罕见疾病,临床表现为躯干、臀部、双膝等特定屈肌出现反复短暂不规律的抽搐。目前认为是脊髓遗传疾病,其诊断依赖肌电图特征性表现。

最近,一项历史性的转变发生在对PSM的认识上,据报道,多数PSM患者是功能性(或心理性)运动障碍。近日,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Tijssen教授等人在Neur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旨在描述PSM的临床特征、病因、电生理特点及其治疗效果。

本研究重新评估自1991年来发表的PSM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肌电图电生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79例确诊PSM的患者中(其中55%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3岁(年龄范围为6-88岁);其中104例为功能性运动障碍(占58%),12例(26%报告为继发性,占总数的7%)发现脊髓结构性病变。氯硝安定及肉毒杆菌毒素可能对缓解抽搐有效。

本研究得出结论:功能性运动障碍比预计的发病更为频繁,脊髓结构病变在PSM的病例中较为罕见。依据既往临床经验及对文献的回顾性研究,建议利用多导睡眠图结合准备电位来评估反应的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