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工作时间就诊,预后不佳风险高

既往有研究显示在非工作时间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死亡和发生其他不良预后的风险更高,然而目前对这其中的潜在机制知之甚少。患者特征的差异,医疗质量的不同可能影响因素,但缺乏基于人群的研究去明确这些因素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改善干预治疗的质量是否可减少这种差异性。

为此,来自丹麦的学者Nina Sahlertz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根据就诊的时间明确急性卒中治疗程序执行的依从性,包括一种系统性质量改善项目的执行情况;并且评估30天后患者的死亡情况。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非工作时间就诊的患者接受的医疗质量更差,这可能是预后不佳风险高的原因。该研究发表于近期的Stroke杂志中。

这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历史性队列研究,纳入了从2003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之间因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就诊于丹麦医院的患者,总共64975例。非工作时间定义为周末以及工作日傍晚和夜班时间。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比较治疗情况的依从性,采用多元logisitic回归模型比较30天后患者死亡的比值比。

在非工作时间就诊的卒中患者,其得到治疗的依从性更低(评分为8分,满分为10分);然而,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非工作时间就诊的患者与工作时间就诊的患者相比,30天患者死亡的未校正比值比为1.15。在校正患者的基线特征包括卒中的严重之后,比值比降到了1.03。对医院的特征和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额外的校正并没有影响比值比。

研究结论表明,在非工作时间就诊的患者接受的医疗质量更差。然而,这种由于就诊时间而导致的治疗差异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而30天患者死亡情况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卒中的严重程度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