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高峰论坛于 8 月 1 日在广州举行,600 余位肺癌领域国内外顶尖专家莅临峰会,共同探讨肺癌领域的国际热点、精准医学下的肺癌靶向治疗、大数据时代下的临床实践。
全场座无虚席
近年来,尽管临床研究中新的化疗方案和细胞毒性药物联用治疗层出不穷,但是肺癌患者的预后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NSCLC 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约为 15%,仅仅比 40 年前提高了 5%。一些靶向肿瘤进展和转移的各个不同层面的新治疗方法对 NSCLC 患者尤其重要。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 而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的基本条件。因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作为全球首个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维汀®(通用名:贝伐珠单抗)在全国正式推出肺癌适应症,安维汀®肺癌适应症上市新闻发布会也于同期举行。贝伐珠单抗将用于我国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可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降低死亡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会主要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肺癌治疗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开启 A+纪元」、「国际热点」、「精准医学下的肺癌靶向治疗」、「大数据时代下的临床实践」、「百家争鸣辩论赛」等环节展开。
大会主席管忠震教授致辞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国肿瘤化疗学科资深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导师管忠震教授和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事业部副总裁刘敏先生开场致辞。
刘敏先生现场致辞
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同济大学肺部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彩存教授和罗氏药物研发人员林卫博士分别就「从 E4599 到 BEYOND 解读抗血管生成治疗对中国晚期 NSCLC 患者的意义」和「罗氏肺癌产品研发战略计划」展开论述。
周彩存教授
周彩存教授介绍了大型的 BEYOND 研究数据。BEYOND 研究首次证实了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是对中国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它不仅达到了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超越单纯化疗这一研究目标,其研究结果数据更是超越了同类国外临床研究的数据。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相比其他方案组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并有效控制疾病。
Akira Inoue教授
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 Akira Inoue 教授就「How to optimize the mNSCLC treatment continuum with anti-angiogenesis」进行了精彩阐释。
Rakesh Jain教授
来自哈佛大学的美国四院院士 Rakesh Jain 教授详细讲解了「Tumor Microenvironment:Anti-anjiogenesis and Vascular Function,now and future」。
中外对话
Rakesh Jain 教授、Akira Inoue 教授、吴一龙教授、周彩存教授、卢轴教授、张力教授、陆舜教授就「临床实践中如何合理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治疗时机、化疗方案、治疗时间、特殊人群的应用等」两个议题展开了激烈探讨,重点讨论了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 NSCLC 的地位、抗血管生成药物最佳使用时机及持续时间、EGFR 突变患者贝伐珠单抗的应用价值等方面。
吴一龙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带领大家展望了晚期 NSCLC 靶向药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