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肠道寄生菌对健康十分重要,目前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生活方式对它的组成、种类等可产生影响,破坏时则有发生疾病的可能性,老年人群中其肠道寄生菌的种类及组成等和各种健康参数如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等有关。因此,有
胃癌是世界上发病率第四和癌症相关死因第二的恶性肿瘤。目前在三方面取得成果:筛查和早期胃癌的发现;确定根治性手术标准;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发展。日本的外科医生确定了胃癌手术切除方式的全球标准:D2根治术。 尽管美国报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rnor, GEP-NET)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含神经内分泌颗粒的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无症状带瘤多年,可有消化道梗阻症状,或表现为腹痛、恶心和贫血等非
食道吻合口瘘是食道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5%-35%。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食管吻合口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普遍常规行食道造影检查以评估是否食管癌术后患者是否合并吻合口瘘,但对于缺乏相应临床表现的
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主要用于减少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虽然达比加群酯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近50年来全球最大型心房颤动预后临床试验——RE-LY®研究的数据支持,这也是达比加群酯获得多国新药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准的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利巴韦林(RBV)联合或不联合直接作用抗病毒药,但这类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实际上并不理想,大多患者不能耐受。方案中添加直接作用抗病毒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阿片类药物在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中起十分重要作用,40%-90%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会发生胃肠道反应,其中便秘最常见。其机制与阿片激动剂与肠神经系统的u阿片受体结合,进而导致非推动型的肠道平滑肌收缩及水和电解质分泌
食管是连接胃和喉部的桥梁,烧心,酸反流和消化不良这几个用来描述胸内烧灼感的特点症状,如果一周内你出现这些症状2次以上,且持续数周,你可能会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意指胃内容物反流入口腔或食管,即GERD。今年6月18日的JAM
2014年06月26日在线发表在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时间越长,其胰腺癌风险也就越低。 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美国康乃迪克州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有有效性高,3种药物均对克罗恩病治疗有效,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但衡量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有效性必须同时考
消化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DDW)是由美国肝脏疾病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v of LiverDiseases ,AASLD)、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merican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美国胃肠内镜学会(
虽然急性丙型肝炎(AHC)临床症状较为缓和,但其进展为慢性HCV的概率较高(50%-80%)。AHC的治疗能够有效减小其进展为慢性HCV感染的风险,并且与未治疗的患者相比,肝炎恢复和HCV清除概率较高。IFN单药治疗能够将AHC患者的持续病
肝细胞癌(HCC)俗称“癌中之王”。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研究如火如荼。本文对肝细胞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肝移植治疗和非手术疗法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原文发表在2014年的Gut杂志上。现将内容编译如下。
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因中上腹胀伴巩膜尿色黄染20 d于2013年7月2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中上腹胀,进食后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浓茶色尿,白陶土样便,无放射性痛,无腹痛腹泻、发热畏寒等不适。近20 d
患者,男,39岁,因夜间盗汗6个月,2月内体重下降10kg于2013年2月就诊于其全科医生。患者无胃肠道症状、不吸烟、少量饮酒、无外出旅游史,除了摩托车越野赛时发生骨折后服用相关药物,无其他服药史。体查发现患者双腹股沟及颈部
尽管近几十年来急性胃炎发病率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它仍然为全世界所有感染性疾病中的第二大负担。在众多引起急性胃炎的病因中,诺如病毒占主要地位,其既可以为散发病例,也可以引起疾病爆发,可波及各个年龄层。为了评估
巴瑞特食管(Barrett食管)是目前公认的引起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是向食管腺癌演进的主要预测因素。在Barrett食管患者中,不合并不典型增生的情况下,每年发生食管腺癌的比例约为1/300,但当Barrett
患者,男性,24岁,间歇性左上腹钝痛6月入院,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个人史等无特殊,否认腹部外伤及手术史。 体查:左上腹可触及一包块。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CT提示脾脏较大的囊性占位,部分囊壁钙化。MRI的T2
病例介绍: 49岁男性患者,因持续性腹痛而转诊至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该患者既往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病史,并已进行了4次不成功的肾移植,目前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该患者在5年前既已停止使用所有免疫抑制类药物。
75年前,Penner而和Crohn最先描述了肛瘘为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据调查,20%的克罗恩病患者并发肛瘘,其中30%的患者会反复发作。克罗恩病诊断1年时,肛瘘的发生率为12%,当诊断时间达20年时,其发生率翻倍。肛瘘给患者带来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