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oesophagitis ;EoE)一般认为是孤立的食管性疾病。然而,其他诸如哮喘和湿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均显示其他部位的功能紊乱可能也参与了过敏形成的机制。小肠是一种具有高免疫原性的器官,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EPI)是指由慢性胰腺炎、囊性纤维化或胰腺手术等引起人体自身胰酶分泌不足而产生的脂肪泻、体重减轻等消化吸收不良症状。对于慢性胰腺炎导致的EPI,已有相关文献证
直接抗病毒药物作用的HCV生命周期中环节(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青色)通过靶向HCV生命周期中重要的酶而打断HCV复制。该图为纲要性示意图,结构不成比例。问号代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缩略词:E,包膜糖蛋白;NS,非结构蛋白;+和-,HCV R
HCV的治疗在近3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新的治疗方案的治愈率(定义为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高达95%以上。而在3年前,HCV感染还需经历艰辛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超过80%的患者受到严重副作用的影响,只有不到50%的患者能够完成
ccvideo为推动 GERD 规范化诊疗的普及、提高临床医生的 GERD 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起的 2014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意见)已于近日完稿,并在北京隆重召开发布解读会。在本视频中,武汉
来自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医院的Johnson教授等通过综合急性胰腺炎(AP)近年的临床研究进展,撰写了此综述,发表于 2014 年 8月12日的 BMJ 杂志上。要点概述1、 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24小时内必须检查肝功能和腹部超声来评估是
利福昔明,属利福霉素衍生物,一种广谱肠道抗生素,被推荐用于肝性脑病(HE)的预防。目前已经开展多项关于利福昔明对症状明显型或轻微型HE作用的研究。近期,发表于Aliment Pharmacol Ther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性文章,系统的对利福昔
锯齿状息肉综合征(SPS),又名增生性息肉综合征,以全结肠分布多发的锯齿状息肉为特点。锯齿状息肉综合征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建议他们在息肉切除术后接受内镜随访。然而,有数据显示即使接受了内镜随访,一些SPS患者仍会
HCV/HIV共感染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总死亡率有关,HCV的治愈可改善共感染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存率。 在未经治疗的HCV基因1、2或3 型和HIV共感染患者中,24-48周的伴或不伴HCV NS3/4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elapre
这是根据本期 JAMA Revisited 的一篇文章编译,原文发表于 1975 年。 近 40 年过去,从流行病学、自然史、病毒学、免疫致病机制,到预防、诊断、治疗,人类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不断深入。如今疫苗的广泛接种大大减少了乙型肝
粪便微生物移植(FMT)应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疗效尚不肯定,使用时需谨慎,特别是未对供者行粪便检测及筛查的情况下。来自美国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Elizabeth L. Hohmann医生等报道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FMT后出现巨细胞病毒(CMV)感
因原因不明的急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或复发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出现的导管异常可能会导致慢性胰腺炎或急性胰腺炎并发症,但因影像学提供的资料有限,导致误诊的几率增加而且所需诊断的时间很长。Sherman等人进行的一项新的研
冠心病(CAD)是引起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尽管有研究发现心脏和肝脏互为影响,但肝硬化(LC)和CAD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最初,人们认为肝脏疾病在对抗CA
美国儿童消耗的能量中有多达27%来源于高糖高脂零食。糖和脂肪摄入过多被认为可导致肝脏脂肪变性和肥胖,但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否也可以引起肝脏脂肪变性和肥胖尚不清楚。 为此,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学术医疗中心的K
在过去的15年中,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显著变革。过去,类固醇和免疫抑制药物如甲氨蝶呤(MTX)、咪唑巯嘌呤(AZA)、6-巯嘌呤(6-MP)等曾是IBD治疗的核心。英夫利昔单抗(IFX)用于克罗恩病的治疗
识别存在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是HBV慢性感染的难题之一。据估计,慢乙肝患者中有25%-40%的个体在生命早期(在围产期或早期从HBeAg阳性者经水平传播途径)感染病毒,最终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与慢乙肝预后
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低剂量阿司匹林、非阿司匹林类抗血小板药物和抗血栓药物是治疗关节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作为抗血栓形成的药物之一,众所周知非甾体类消炎药可以引起上消化道损伤,但其对下消化道的毒性影
慢性丙型肝炎(CHC)与死亡率的增加、资源消耗和患者健康的损害有关。虽然慢性丙型肝炎本身能够对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PROs)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肝硬化的存在(特别是进展型)使机体的损伤进一步恶化。 直至最近,基于干扰素
对HCV患者来说,疾病进展至肝硬化时,肝病相关并发症、肝细胞癌及死亡率显著增加。因此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在慢性肝炎对慢性肝炎的管理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肝纤维化的非侵入性诊断有血液检查:Fibrotest、谷草转氨
丁型肝炎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常导致疾病向肝硬化及肝癌的进展。干扰素α是丁型肝炎唯一的治疗选择。 在迄今为止最大的丁型肝炎治疗的HIDIT-1研究中,28%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患者在经过48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