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曲妥珠单抗广泛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曲妥珠单抗抗肿瘤效应主要基于两点:第一、与肿瘤细胞靶蛋白HER2结合,抑制细胞信号的传导;第二、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调控免疫机制杀伤肿瘤细胞。
临床治疗中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或放疗的效果较好。然而,一些患者经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失败,并且预后较差。最近的报道提示血浆的凝固参数可能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相关,此项研究的目标是分析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血浆凝固参数的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临床实验室的王强教授在此项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从2006年到2010年之间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浆凝固参数。他们对常规的凝血水平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kaplan – meier分析和Cox回归风险模型评估它们对预后的影响。文章发表于2014年12月25日的Medicine杂志上。
该研究总共纳入了102位住院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并对其进行随访。所有患者都是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平均年龄45岁。在曲妥珠单抗治疗无效组中均发现PT、APTT和TT延长,同时Fib和D-二聚体也增加。但仅有Fib的增高是有统计意义的,高Fib状态(Fib > 2.88 g / L)与临床特征相关,如病理分级相对地与PTEN的表达相关。更重要的是,在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均较差的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均发现高Fib水平状态。
目前的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临床反应差主要归结于两点:第一、肿瘤细胞HER2低表达或突变导致难以与曲妥珠单抗结合阻断细胞内信号传导;或肿瘤细胞上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了其他信号通路。第二、单克隆抗体不足难以激活免疫应答或NK细胞的Fcγ受体表达减少或免疫细胞清除、无功能,这些均致免疫系统削弱。
研究发现,经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患者与高的Fib状态相关,提示高凝状态可能直接影响曲妥珠单抗的疗效。曲妥珠单抗明显的改善了高Fib患者的预后,尤其是总生存期。然而高Fib状态降低了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反应。
文中建议降低血高凝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曲妥珠单抗的治疗反应,尤其是Fib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为临床靶向治疗前进行降高凝水平的预处理从而提高疗效提供了证据。在多数恶性肿瘤中凝血参数的检测也是疾病诊断和预后的额外数据。
这项回顾性研究表明高Fib状态与曲妥珠单抗治疗反应差相关。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Fib > 2.88 g / L时,应提醒医生在对HER2阳性乳腺癌予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应该考虑减少Fib水平的预处理。但是此假设仍然需要临床试验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