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以梗阻性黄疸、腹部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的胰腺炎。AIP由自身免疫介导,以胰腺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并发生纤维化、影像学表现胰腺肿大和胰管不规则狭窄
胆石症在肝硬化患者中是高发的,这与多种导致结石形成的机制有关,包括肝脏受损胆盐运输不畅,雌激素升高引起的胆囊运动功能障碍,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黑色素结石形成,并随着肝病的加重胆石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无论是胆囊切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罕见疾病,临床以胆管相关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最为常见。来自中国湖南省人民医院胃肠科的wang医生等报道了一例罕见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发表在最近的 Gut 杂志
近年来,食管腺癌(EAC)发病率明显升高,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始终维持在20%以下,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若能对高危人群(如食管炎、Barrett食管患者等)开展筛查及早期干预治疗,其五年生存率有望达80%以上。但一直以来社区医
内镜护士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77年的美国,缘于可屈性乙状结肠镜检查数量的迅速增多。1994年以后,英国胃肠学会也明确赞同护士操作内镜,但仅限于操作胃镜和可屈式乙状结肠镜。发展到今天,对于护士操作肠镜这一问题,英国与
已有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乙状结肠镜筛查能够降低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目前关于乙状结肠镜筛查合适间隔时间的研究,存在包括样本量小,受访者主观因素影响及没有阴性筛选等诸多局限性。为了详细调查乙状结肠镜
14岁女孩,因腹痛、呕吐3天入院。体格检查发现患儿腹部膨隆、触之柔软,广泛性压痛、无反跳痛,肛门指检发现直肠内有粪便。腹部影像学检查:右侧腹腔内可见扩张的肠袢和大量粪石影。普外科医师会诊建议服用渗透性泻药,但患儿
充分的肠道准备是肠镜检查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临床上常采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来导泻。虽然现已证实聚乙二醇对人体是安全的,但其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仍有争议。已有研究发现,药物导泻会影响肠道菌群,但对其长期的作
众所周知,结肠克罗恩病(CD)患者并发严重的内镜下病变(SEL)时,实行结肠切除术的风险较高。然而,这一结果并未在CD患者的独立队列研究中得到验证。为了重新评估结肠镜检查与MRI对于有结肠切除手术指征的CD患者预测价值的差异,以
近期,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Attam教授等在GIE杂志介绍了一项新技术——超声内镜(EUS)引导下副胰管穿刺置入导丝帮助副胰管插管。病人是一位患胰腺分裂的女性,反复发作胰腺炎,就诊前曾两次行ERCP,副胰管插管均失败。在该
白色海绵状斑痣是一种遗传性或家族性疾病,多表现为口腔粘膜病变。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M.F.Toniolo医院内镜中心Gizzi医生等报道了一例罕见的食管远端白色海绵状斑痣,文章发表在最近的Gut上。患者,男性,52岁,顽固性烧心3个月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是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应用细针行靶器官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在明确胰腺病变性质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有文献报道,EUS-FNA后肿瘤细胞可能通过穿刺孔道种植或播散于胃壁和腹腔。因
Barrett食管(BE)是一种癌前状态,BE并发上皮异型增生时进展为食管腺癌(OAC)的风险将大大提高,因此对早期肿瘤及时开展治疗是必要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以及射频消融(RFA)是替代手术治疗BE相关肿瘤的有效手段。为了评估EMR/ R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在遗传性多发内分泌肿瘤1(MEN1)中的发生概率为30%-75%,有恶变可能,早期筛出pNETs显得十分重要。曾有研究报道,超声内镜(EUS)和5-羟色胺正电子发射技术(5-HTP PET)可能有助于发现MEN1患者中的胰腺病灶,但
提前药物干预对于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预防效果如何一直都存在争议,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Kubiliun博士等对PEP药物预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系统回顾,提示直肠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作为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粘膜的正常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改变,其癌变经历肠化、低度异型增生(LGD)、高度异性增生(HGD)、原位癌、浸润性腺癌等过程。BE是食管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早期诊治和严密监控是阻断其
胶囊内镜对于小肠疾病的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对于结直肠疾病仍是一项挑战。曾有两项研究表明,第二代胶囊内镜发现≥6mm息肉的灵敏度分别为89%和86%,发现≥10mm息肉的灵敏度均为88%。但上述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均在100人左右,为
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整体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被运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因此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乃至预防,在过去100年里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近年来消化内镜新技术飞速发展,对消化系统
近日,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报道了一例采用气囊辅助肠镜(BAE)对恶性输入袢肠梗阻(ALO)的患者行支架置入的治疗。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6岁,因全身乏力及黄疸两周入院。入院28个月前因胰头癌(分期T3N0M0
结肠巨大息肉(≥2cm)与恶性肿瘤存在密切联系,可以发展为浸润性癌,因此目前的指南推荐结肠巨大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但由于它们尺寸较大、形状、位置特殊,内镜下切除存在一定困难,不能完全切除可能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