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样腹泻8个月:竟是用药惹的祸

药物是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某些副作用,需认真询问、识别。来自奥地利的Schiller等报道了一例由药物引起的严重腹泻,在线发表于2015年3月的Gut杂志上。

病史

医院在连续两天内分别接诊了一位82岁和76岁的女性因“严重水样腹泻8月余”入院,患者均有严重营养不良表现,体重分别下降16Kg和20kg,病毒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无异地旅游史,此前亦无消化道症状。

十二指肠活检显示,患者部分绒毛萎缩(图1),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抗肌内膜抗体、免疫球蛋白、HIV、肠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重排、抗肠上皮细胞抗体、结肠镜活检、胶囊内镜及粪便鞭毛虫抗原检查均未见异常。

图1. 十二指肠活检显示部分绒毛萎缩及腺窝增生

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因型与乳糜泻相符,予以患者严格无麸质饮食及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佳,而口服布地奈德可使症状缓解。

诊断

对于绒毛萎缩伴乳糜泻血清学检测阴性的患者,很容易考虑其为血清学阴性的乳糜泻,但是,乳糜泻并不常导致严重腹泻及重度吸收不良。因此,接诊医生需考虑其他导致绒毛萎缩的原因。

令人惊讶的是,两位患者都曾服用奥美沙坦(40mg/天)控制高血压,且分别使用了6年和4年。停用奥美沙坦两周内,患者腹泻症状彻底消失,因此,患者最终诊断为奥美沙坦相关肠病变导致的腹泻。8周后,两位患者的十二指肠活检病理结果示,绒毛及上皮内淋巴细胞均恢复正常(图2)。

图2. 随访显示绒毛及腺窝结构恢复正常

除乳糜泻外,绒毛萎缩最常见的原因是药物引起,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奥美沙坦是至今为止最常见的诱发药物。梅奥诊所已发现22例,这些患者体重下降的中位数为18kg,所有患者乳糜泻抗体均为阴性,腹泻发生前使用奥美沙坦的平均时间为3.1年。

如此长时间的延迟发作,可能存在细胞诱导的免疫反应,其发病机制仍待阐明。迄今,除奥美沙坦外的其他沙坦类药物中,只有替米沙坦及厄贝沙坦被报道过具有此相同的副作用,提示对于绒毛萎缩的腹泻患者,应考虑到其用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