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细胞为结直肠癌转移患者不良结局的预测因素

研究要点

  • 本研究旨在评价结直肠癌转移患者骨髓循环肿瘤细胞及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的预后及预测价值;
  • 研究结果表明,循环肿瘤细胞为不能手术切除及不良生存结局的预测因素;研究建议将循环肿瘤细胞分析作为肝脏切除手术前的决策工具;
  • 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与可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结局间并不存在关联。

在2014年2月6日在线出版的《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发表了挪威奥斯陆大学Gro Wiedswang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针对转诊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转移患者,旨在评价患者骨髓(BM)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TC)的预后及预测价值。该研究结果表明,CTC为不能手术切除及不良生存结局的预测因素。此外该研究建议,对于此类患者,应将CTC分析作为肝脏切除手术前的决策工具。

该研究共涵盖了194例患者。研究中,通过一个多学科治疗组确定患者的治疗手段。研究人员通过手术手段,或针对不能手术切除患者进行局麻的手段获取了患者的BM穿刺液及血样。并通过Cell Search System及免疫细胞学手段分别对CTC及DTC进行确定。

共有153例患者完成了肝脏切除手术。41例患者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其中22例为术前确定,19例为术中确定。研究中位随访期为22个月(范围1-61个月)。在手术切除患者中,有103例被确诊出现了复发。共有67例患者死于癌症。19.6%的患者检测到CTC。不能手术切除患者的CTC阳性率(46%)显著高于可手术切除患者。13.8%的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CTC,分别有31%的不能手术切除患者及9.1%的可手术切除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CTC。

针对所有患者及可手术切除患者进行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存在2种或2种以上CTC患者的复发/进展时间缩短。与超过3处的肝脏转移灶、R1切除及存在肝外疾病一道,存在2种或2种以上CTC为各亚组患者进展及死亡的较强预测因素。9.9%的患者检测发现存在DTC,但DTC与可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结局间并不存在关联。


患者队列无病/无进展生存结局与总生存结局

研究背景:

结直肠癌(CRC)为世界第三大癌症类型,每年约有120万新发病例, 608,000死亡病例。癌症相关的死亡原因为转移。肝脏为最常见转移部位,约有50%的转移性CRC患者出现肝脏转移且肝脏为唯一转移部位。目前包括肿瘤医师、放疗医师及外科医师组成的多学科治疗组(MT)探讨以及新型的治疗手段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而显著改善了此类患者结局,该病也从一种预后黯淡的疾病转为一种可能治愈的疾病。

然而,由于无法顺利确定最佳的治疗手段,因此仍需要通过可信的预测变量,实现对适合接受相应治疗框架的患者进行筛选。尽管相关人员已经提出了数种评分系统。而同时也需要对新型的生物标记物的预后及预测价值进行考察。

有报告认为,骨髓(BM)血液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TC)为不同上皮性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Cohen及其同事发表的有力数据表明,CTC对转移性CRC患者存在不利影响,该结果也得到其他研究者的支持。然而目前在临床条件下进行的CTC/DTC评价数据较为零散,此外,极少有研究将CTC及DTC状态作为CRLM手术治疗的筛选标准。

本研究针对转诊至一家三级肝胆胰外科中心接受CRLM手段治疗的患者,旨在评价CTC及DTC检测结果在可手术切除与否及患者生存方面的预后及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