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与基线水平相比,胃轻瘫患者去甲替林组与安慰剂组GCSI下降水平比较
胃轻瘫是指胃部平滑肌或调节胃部平滑肌的神经发生病变,导致胃动力障碍,从而引起胃研磨食物不充分,以及胃排空功能明显减弱的一种疾病。一项发表在今年12月25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研究发现,对于特发性胃轻瘫(即原因不明)的患者,与安慰剂作为对照相比,服用抗抑郁药——去甲替林15周并不能改善胃轻瘫症状。
目前临床上胃轻瘫仍然是一个较为棘手的临床综合征,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也缺乏严格设置对照的临床试验。有假说认为,一些症状如恶心与疼痛出现是由于某些神经发生改变引起,鉴于此,可能可以尝试一些治疗方案。根据文章中背景知识的介绍,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一类被用来治疗难治性恶心、呕吐及腹痛的药物。
为了确定三环类抗抑郁药是否可以改善特发性胃轻瘫患者的症状,美国费城天普大学Parkman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将130名特发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配到去甲替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各65名。在该研究过程中,每三周他们给患者增大药物剂量(10、25、50、75mg),并拜访1次患者,进行症状的评估,若连续2次拜访患者,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CSI)的评分降低至少50%,则可以评定治疗是真正起效的,反之则评为无效。
研究者们发现连续隔三周的2次拜访患者,评价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两组内症状改善的患者占的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去甲替林组有15名患者,为23%;安慰剂对照组有14名患者,为21%。而且,两组间恶心、早饱或腹胀的症状评估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他们还发现在去甲替林组的患者更倾向于停止治疗,约29%,而相应安慰剂对照组比例为9%,但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数目并没有差异。
作者最后总结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正是对于目前应用低剂量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特发性胃轻瘫的一个治疗策略,提出了一个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