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术后发热:多模式疼痛管理的意外收获

2014年骨与关节外科医生协会
证据等级:三级,治疗性研究

全关节置换(TJA)术后出现体温升高是很常见的现象,然而这种现象会给外科医生和患者带来焦虑情绪。虽然这种发热很少是因为急性感染所致,但是许多患者还是广泛进行了的术后体温检测。

最近我们对TJA术后患者实施了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案,应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普瑞巴林,塞来昔布或酮咯酸,这其中有些药物具有退热效果,所以这个治疗方案有可能会影响TJA术后发热的出现频率。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的TJA术后患者,在与历史对照组相比时,是否会减少发热,或者根本不大可能成为需要进行体温检测的那部分发热组成员。

从2004年7月到2006年12月,我们观察了1484例TJA患者,术后镇痛主要应用阿片类药物。从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们又对2417例患者实施了多模式疼痛管理的术后镇痛方案。并确定三个外科医生负责观察这两组人群,记录了术后第5天的口温,同时记录的还有以下与发热相关的检查结果,包括尿常规,尿培养,胸片和血培养。我们将体温超过38.5摄氏度者定义为发热。对术前就有发热或者术后第5天之后才开始出现发热的患者均予以排除。术前两组患者的体温无显著差异。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多模式镇痛组中较少的患者在出现术后发热。(5%比25%, p<0.001)。并且,多模式镇痛组中较少的患者进行了术后发热检测,只有1.8%的患者参与了155个单项测试,而对照组中9.8%的患者则参与了247个单项测试(p < 0.001)。

因此,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案除了有较小的副作用和更好的镇痛效果外,还有一个潜在的作用,那就是能抑制TJA术后的反应性发热,减少术后发热的出现频率,这样既缓解了患者和诊疗组不必要的焦虑情绪,又可以减少用以诊断术后发热的医疗资源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