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双磷酸盐的老年女性易发生非典型股骨骨折

非典型股骨转子下或骨干骨折并不常见,主要表现为大腿疼痛,影像学资料则显示股骨外侧骨皮质增厚,表明几个月前或几年前已发生骨折。非典型股骨完全性骨折的特征性表现为横行骨折线穿过股骨外侧骨皮质增厚部位。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发生与长期服用双磷酸盐有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限制负重行走、早期内固定术、停止服用双磷酸盐和建议使用特立帕肽治疗。

虽然老年患者股骨干内固定物周围发生骨折较多,但是很少研究考虑到这可能并不是典型的股骨骨折。因此,为了降低临床医生对非典型股骨骨折的漏诊误诊率,Meling医生等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文章最近发表在The Bone & Joint Journal上。

研究纳入2004年到2011年间在挪威斯塔万格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物周围骨折或股骨干骨折患者(年龄≥65岁)(图1),其中有19例非典型股骨骨折(有2例不住在可随访地方,需筛除)(图1)。

需要收集数据包括:骨折AO分型、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案、内固定方法和需要再手术患者。通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and-go test,TUG test)来评估临床预后情况。


图1:资料筛选过程

另外,向全科医生发放关于前驱症状和治疗后随访的调查问卷,X线平片由专业骨骼肌肉影像医师诊断。

研究结果显示共有16名非典型股骨骨折患者(17例)符合研究要求,均为女性患者,而且所有患者都是由低能量创伤造成或者无明显外伤史。其中有8例骨折发生在股骨内固定物周围(图2、3),而且有14名患者曾接受双磷酸盐治疗。


图2:6名患者(1名内固定物周围骨折和5名非内固定物周围骨折)服用双磷酸盐少于5年,9名非内固定无周围骨折患者服用双磷酸盐超过5年。另外,有3名患者(2名内固定物周围骨折和1名非内固定物周围骨折)没有接受过双磷酸盐治疗,还有2名患者由于失访不能确定是否服用双磷酸盐。


图3:前后位X线平片可见假体周围非典型股骨骨折;a-移位前5天可见假体远端的股骨外侧皮质增厚(箭头处);b-完全性股骨骨折;c-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进行植骨和补充BMP-2治疗;d-骨折愈合。

通过挪威公共卫生机构收集的数据,65岁以上女性患者每年每10万人中有9.8人发生非典型股骨骨折,而服用双磷酸盐患者的发病率高达79.0/10万人。

在随访过程中有2名患者分别死于心脏病和肺炎。发生内固定周围骨折的8名患者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但是有4名患者术后因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失败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而剩下8例非内固定失败的非典型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手术,只有1名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治疗,而且这名患者由于术后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失败需要再进行髓内钉固定治疗。

只有9名(10例)股骨非典型骨折患者完成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0.5个月(10-104个月)。平均髋关节功能评分为57.4分(差),平均TUG测试为25.7秒(差)。

回收全科医生的调查问卷中有10名(10例)非典型股骨骨折患者,在出现非典型股骨骨折症状前,有9名患者由于髋部、大腿或膝关节疼痛就诊于全科医生,并进行放射学影像检查。而全科医生认为上述症状可能是由髋关节炎(1例)、腰椎管狭窄(1例)、肌腱病(2例)、内固定物相关疼痛(1例)和未知病因(4例)引起的。

目前全科医生、影像学医师和骨科医生还没意识到其实非典型股骨骨折患病率并不低,而且漏诊和治疗不及时都导致临床预后差。当服用双磷酸盐的患者出现大腿疼痛,无论患者是否有内固定物,临床医生都应该警惕是否发生非典型股骨骨折。一旦明确诊断,经及时使用特立帕肽治疗、限制负重行走、早期固定患肢和停服双磷酸盐药物后,大部分患者的临床预后都能得到明显改善。

[译者按]:目前由于双磷酸盐广泛使用,临床上非典型股骨骨折并不少见,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骨科频道于2014年发表过J Orthop Trauma一篇双磷酸盐相关股骨骨折诊疗综述,有兴趣的战友可移步http://orthop.dxy.cn/article/81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