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瓣置换术(PVR)主要用于减轻右心室负荷,逆转右心室重构,改善患者预后。一些研究报告显示肺动脉瓣置换后,右室体积减小30%-40%,右室射血分数保持不变,左室体积稍增大,左室射血分数稳定。术后短期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PVR术后心室重建的报告只限于术后短期随访,很少有研究报告术后2-3年右室重建情况。为了解PVR术后10年心室体积、功能和探索导致其改变的术前术后因素,来自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Anna Hallbergson医学博士对此进行科学研究。研究结果于今年九月份发表在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波士顿儿童心脏中心数据库中2002年到2011年负荷研究标准的101例患者,共有244份心脏核磁成像资料。按术后时间分为5组,即术后0-1年、术后1-2年、术后2-4年、术后4-7年、术后7-10年。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上述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PVR术前相比,术后0-1年组患者肺动脉反流分数从49 ± 11%降至 3 ± 2%;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降低39%;右室收缩末容积降低33%。右室射血分数从48 ± 8% 降至44 ± 8%。在接下来的6年里,这些数值无明显变化。
而术后7-10年组患者右室收缩末容积和舒张末容积分别增至术前的84%和104%,右室射血分数进一步降低。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主要跟增加的肺动脉反流、三尖瓣反流和右室压力有关系。
该研究人群中PVR术后短期右心室缩小,随着时间的推移,7-10年后患者右心室逐渐变回术前的大小。术后右心室的重构与其长期增大的容积和压力负荷有关。
该研究表明,PVR后早期患者获得的好处随时间推移在逐渐消失,重要的是对术后右心室形态及功能要持续监测。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一开始和随后的肺动脉置换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