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不应作为早期食管腺癌cTNM分期手段

食管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FDG-PET/CT对鉴别局部晚期食管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的临床评估是有用的。安德森肿瘤研究中心的Sonia教授团队研究了FDG-PET/CT在早期食管癌临床分期中的效用。文章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

文章回顾性分析了79例食管癌患者,均通过内镜活检及PET/CT诊断为cTisN0或cT1N0食管腺癌,cTisN0即重度不典型增生。

结果发现,T分期中,FDG的摄取频率随T分期增加,从pT1a(53.8%)到pT1b(55.8%)。pTis为60%(3/5)。FDG浓聚灶的SUV最大值随pT增加而增加,pTis平均值为3.7,pT1a为3.8,T1b为4.2。

在N分期,PET/CT提示76例患者为阴性,3例患者为阳性。所有3例阳性淋巴结的患者,活检均为阴性。在1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N1与1例术后病理诊断N2患者,PET/CT错误的提示为阴性。PET/CT对N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为0%,准确率为82%。

   图1:78岁T1a食管癌男性患者;A:CT示食管旁淋巴结肿大;B、C:PET/CT提示FDG浓聚增加。经支气管活检提示非恶性病变。

在M分期,79例患者均未发现远处转移。而PET/CT在五例患者假阳性(远处淋巴结浓聚3例,远处转移2例),导致了4例不必要的活检。

  
图2:65岁老年男性T1a患者;PET/CT提示右下肺结节FDG摄取增加。肺穿刺活检提示为肺急性炎症而非恶性病变。

由此得出结论,PET/CT在病理活检诊断为临床分期Tis和T1的食管腺癌患者中是不必要的,甚至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诊疗。PET/CT不应作为早期食管癌的评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