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JTD)杂志2014年ESTS大会专刊 “胸外科手术:欧洲视角”中“European institutional accreditation of general thoracic surgery(Dr. Alessandro Brunelli et.al)”一文的解读。该专刊由大会秘书长 Alessandro Brunelli教授担任客座编辑,于近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22届欧洲普胸外科大会上与读者见面。
本文与其说是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对欧洲各家医院胸外科机构进行资格认定的考核活动,还不如说是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对其会员设立了“入会门槛”。目的是统一欧洲各国胸外科在相关疾病诊治过程的差异,制定标准化的诊疗规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他们要求会员机构至少连续两年提供高质量、足够数量的临床资料给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以协助建立数据库。另外,欧洲胸心外科医师协会对其会员的科室结构及规模提出了要求:一个专业的胸外科医师团队,并由欧洲医师学会和欧洲外科学会(UEMS EBTS)认证的胸外科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学科带头人领导。
如果还有其他的带组医师,他们也必需通过UEMS EBTS认证,并且每人每年的胸外科手术量超过100例;至少有1个手术室保证每年能够进行300-400例胸外科手术;有1个重症监护室并配有相关的专业医师;有1个专门的胸外科病房至少4-6个床位保证每年至少100例胸外科手术;有1个门诊配备有肺功能,内镜等检查设施;该科室每年至少150(+/-50)台胸外科手术等。
大家一定惊讶于该“入会门槛”之低!确实,以目前国内各个三甲医院胸外科每年的手术量及工作量,这一“门槛”尚不能称之为是“门槛”。当然现实如此,我们也无需唏嘘。
本次资格认定主要通过综合性业绩评分(composite performance score,CPS)这一指标进行考核。该指标主要是对胸外科特别是肺外科的临床诊治中涉及的一些指标(术前评估、术中规范化手术操作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综合评分。
具体方法学和计算参考了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质量控制工作小组(STS Quality Measurement Task Force)的相关文件。CPS评分超过0分即被认为考核合格。该资格认定每三年进行一次。本次资格认定的结果将在本届欧洲普胸外科大会上揭晓。
加入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的利好不用赘述,就像每个国家都要加入联合国的目的一样简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本文中提到每个会员单位都能够利用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可以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开展自己的临床研究项目。
这一“资源共享”无疑能够收获巨大的回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现在胸外科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每年仅有100多台手术量的欧美同行手上。如何将“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共享精神”非常重要,不是吗?
笔者:叶挺,AME学术沙龙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
本文来自科研时间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