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N缩小或为外科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

全球内肺癌已是肿瘤的头号杀手,尤其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主。分子生物学和病理组织学差异提高了肺腺癌的诊断。随着近年来治疗的改善,能够准确诊断腺癌给临床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最近许多文献认为肺腺癌是由结肠的致癌机制以及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逐渐发展为浸润性腺癌。

目前,越来越多的相关病理-放射学证据显示,大多数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及鳞屑样生长方式为主型腺癌(LPA)能检测出磨玻璃结节(GGN),即放射影像示与潜在血管阻塞无关的肺朦胧不透明影。肺癌CT检查的广泛运用,使局部纯GGN成了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

鉴于GGN的自然进展至今尚不清楚,且有关肿瘤大小减小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阐明GGN的自然进程以及评估GGN大小变化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来自日本关西医科大学田纪彰医院胸外科的Kaneda教授等完成了该项回顾性研究,文章最近发表于Lung Cancer杂志上。

该项研究纳入了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行肺切除术的404例肺腺癌患者,其中31例患者的32个GGN大小平均为15.2mm,术前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平均年龄69岁,男性患者14例。3例GGNs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复发。以肿瘤阴影消除率(TDR=0)定义为纯GGN;部分实性结节TDR>0或<1,实性结节TDR=1。

研究发现,随访期内26个纯GGNs中15个(58%)性质没有改变,最后CT影像仍为纯GGNs。11个纯GGNs中出现实性结节成分。此外,1/15个GGNs和10/11个GGNs显示肿瘤大小减小;CT初始提示的6个部分实性结节其中3个在随访内也出现减小。总之,47%的GGNs于CT随访观察中发现缩小。

据病理结果将32个GGNs分为AIS/MIA/LPA(n=18)组和侵袭性更强(以乳头状或腺泡为主型腺癌)组(n=14);无淋巴结或血管侵犯(n=15)和有淋巴结或血管侵犯(n=17)两组。统计学结果显示后者肿瘤的实性成分和尺寸减小均更为显著。

普遍认为GGNs增长缓慢。然而如上所述,结节的减小通常和实性成分的出现同时发生(如图1示)。10个GGNs的尺寸至少曾一度减小,且在随访期间有实性成分出现(图2示)。


图1:32个GGNs肿瘤大小的进展。横轴代表术前的观察时间,竖轴表示肿瘤大小。


图2:10个GGNs肿瘤大小的进展;随访期内实性成分出现,肿瘤减小。实心圆表示部分实性结节。

该研究表明,胸部CT随访观察期间将近一半GGNs的大小减小,这表明肿瘤(AAH/AIS)发展为侵袭性肺腺癌。尽管首次发现只有轻度GGNs病变,进一步随访(确认是否有实性结节成分形成)十分必要。总之,肿瘤大小的减小可能是肺切除术治疗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