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漏斗角度<30°时术后残余结石清除效果欠佳

随着技术的进步,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fURSL)治疗较大肾结石的效果显著。但同时肾盂肾盏中仍会有结石碎片残留。对于较大肾结石患者,fURSL术后残留结石是否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近日,日本关西医科大学的 Inoue 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对于>15 mm的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肾盂肾盏解剖对肾下极残余结石清除率的影响。发现当肾盂漏斗角度(IPA)<30°时,不利于残余结石的排出。文章发表在最近的Journal of Endourology 上。

该研究共纳入了 67 名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肾下极残余结石> 2 mm的患者。患者分别于术后1天、1个月、3个月进行了 KUB 和超声检查以评估结石清除情况,结石完全清除(SF)状态定义为术后3个月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结石碎片。

同时研究人员利用静脉尿路造影测量了漏斗部的长度(IL)、宽度(IW),肾盂漏斗角度(IPA)及肾盂肾盏高度(CPH)等指标(图1),多变量分析则用于研究这些指标是否影响残余结石的清除。


图1. IL、IW、IPA和CPH的测量方法

结果表明,67名患者中,55名(82.1%)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3个月内达到结石完全清除状态。通过比较 SF 组和非SF组患者的肾盂肾盏解剖,发现IL短、IW宽、IPA大以及CPH低的解剖特点明显有利于结石的清除。多变量分析发现,IPA对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残余结石清除的影响最大,当IPA< 30°时不利于结石的清除。

单变量分析中,与结石清除相关的指标的界值为: IL (27 mm),IW (8 mm),IPA (30°),CPH (25 mm),结石大小(30 mm) 和结石CT值 (1000 HU)。.此外共有9人(13.4%)出现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和支架管相关并发症,不过大部分的并发症都比较轻微(Clavien评分I级或II级)。

对于较大的肾结石,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很难立刻达到SF状态。残留的结石会增加结石再生、再次治疗的风险。因此判断残余结石是否需要再次干预尤为重要。该研究发现肾盂肾盏的解剖与结石清除密切相关,但具体的解剖因素尚不明确,仅发现IPA<30°不利于残余结石的清除。虽然该研究规模较小,但为临床医生如何处理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残余结石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