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肾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缬更昔洛韦?伐昔洛韦?

尽管巨细胞病毒(CMV)的诊断和预防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其依然是器官移植患者最常见的机会致病菌。移植预后的复杂情况也受到CMV的间接影响。CMV病毒血症及疾病已经被证实是肾移植术后晚期死亡和/或移植失败的独立风险因素。CMV的预防是移植术后管理的主要部分。

CMV感染可以增强机体对于异体抗原的免疫反应,增加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移植损伤的发生,例如肾移植后的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IF和TA)。

对于肾移植患者,最新的国际指南建议,一般性预防方法与优先预防方法效果类似。两种方法都有缺陷,最主要的缺陷是:如果没有满足严格的物流要求,预防方法中断并且优先预防方法失败,会导致迟发性的CMV疾病。

缬更昔洛韦是目前预防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另一种针对肾移植患者的替代疗法是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由于经济和较低的骨髓抑制原因,伐昔洛韦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另外,一些研究显示伐昔洛韦与急性排斥反应的低发生率相关,功效与口服缬更昔洛韦类似。

因此,捷克查尔斯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Reisching教授团队首次比较了肾脏移植患者使用缬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3个月预防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评价了CMV的间接作用。

这是一项非盲、单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所有移植接受者和捐献者CMV血清学阳性的肾移植患者都符合纳入条件。

研究初步纳入127名患者,经过筛选和排除,最终分别有57名患者接收缬更昔洛韦干预治疗和54名患者接收伐昔洛韦干预治疗,并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

研究结果显示:

1. 伐昔洛韦干预组巨细胞病毒DNA血症的发生(43%)显著高于缬更昔洛韦干预组(31%);

2. 伐昔洛韦干预组巨细胞病毒疾病的发生率(2%)显著低于缬更昔洛韦干预组(5%);

3. 伐昔洛韦干预组被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31%)显著高于缬更昔洛韦干预组(17%);

4. 伐昔洛韦干预组多瘤病毒血症的发生率(18%)低于缬更昔洛韦干预组(36%)。

总之,在巨细胞病毒预防中,与伐昔洛韦相比,缬更昔洛韦没有显示出更好的功效。然而,使用伐昔洛韦的干预组,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