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或可降低微血管病变风险

丹麦一项全国性研究显示,糖尿病诊断前使用他汀类药物不会增加微血管并发症风险,且似乎对糖尿病眼病和神经损伤还有轻度的保护作用。

丹麦赫勒福医院 Sune F. Nielsen教授及其团队利用丹麦国家临床登记系统的数据,确定了1996年至2009年期间丹麦所有≥40岁的新发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与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相比,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足部坏疽的累积发病率显著下降,但是,两者间糖尿病肾病累积发病率无明显差异。Nielsen教授等将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4年09月10日的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杂志上。

早在2012年,Nielsen教授等基于另外一项全国性临床登记研究的研究结果,指出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癌症患者死亡风险。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David Preiss教授认为,Nielsen教授这项最新研究的研究结果应该是可靠的,但是,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与糖尿病患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无关。Preiss教授及其同时在2011年对5项大型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发现与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相比,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会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丹麦的这项研究应被视为是一种假释,而非结论。目前还没有大型随机临床试验探讨这个问题,而且,将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到安慰剂对照组很难通过伦理审查,也不太可能有这样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

心肌梗死和卒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且他汀类药物已被证明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这些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同时,也有研究提示,使用他汀类药物可升高血糖,并能增加高危患者的糖尿病风险。

Nielsen教授等在文章中写道,“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可影响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目前还不清楚。我们旨在探讨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可增加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足部坏疽发生风险。

丹麦户籍登记系统是一个全国性的数据库,记录丹麦所有出生、入境、出境和死亡资料,且100%完整。Nielsen教授等利用丹麦病人登记系统和丹麦医疗产品统计资料库资料确定糖尿病病例,并进行平均为期2.7年随访(范围0-13年)。

Nielsen教授发现,1996年01月0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共有213974例≥40岁丹麦人被诊断为糖尿病,并随机选择62716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包括15679例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和47037例非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在215725人年随访期间,有2866例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06例患者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1248例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2392例患者出现足部坏疽。

Nielsen教授分析后发现:与非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相比,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足部坏疽的累积发病率下降,相应的多元校正风险比分别为0.60、0.66和0.88。他汀类药物使用者与非他汀类药物使用者间糖尿病肾病累积发病率相似。校正倾向评分分析和巢式分析结果与初始分析结果相似。校正糖尿病诊断前两年内降压药物使用史或不规则他汀类药物使用史的Post-hoc分析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

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压诊断后,患者如何治疗的信息不完整。虽然使用他汀类药物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就医频率增加的一项指标。但是,初始分析与二次分析结果相似,提示这项研究结果未受竞争风险(如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以及频繁就医)影响。

Nielsen教授指出,“我们未发现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微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的证据,这个结果对放心使用他汀类药物非常重要。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他汀类药物是否可预防某些类型的微血管疾病。由于大型、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不太可能,可考虑孟德尔随机研究,纳入LDL胆固醇水平终生都在较低水平的遗传突变患者。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R,导致肝脏LDL胆固醇受体下降,继而引起循环LDL浓度下降,同时甘油三酯也可出现小幅下降。Preiss教授指出,假如最终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调脂作用关系不大。一些研究发现,非他汀类调脂药物非诺贝特可降低视网膜病变风险,但这种作用可能与其直接眼内抗炎作用有关,与其调脂作用无关。他汀类药物也有抗炎作用。对于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而言,降血糖很重要,但是,在某些患者中血糖可能会很难控制。此时,假如我们能找到另外一种途径(如他汀类药物或非诺贝特)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那将是太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