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耳折征或可预测心血管风险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赖于及时识别高危因素,易于应用的指标比如腰围、踝肱指数对识别隐匿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很有帮助。耳折征是耳屏和下叶边缘之间的线,这种一眼撇过去就显而易见的体征在十年前被证实和冠心病有关,但是一直没有引起大众重视。

去年 3 月的 NEJM 上,美国路易大学的 Griffing 教授报道了一则病例,提示 60 岁以下患者出现 Frank 征(耳折征),具有较强的诊断意义,该病例可点此查看。耳折征和冠心病风险相关,但是和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尚未得到证实。

近期,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 Claudia Rodríguez-López 博士等研究了耳折征和心血管事件(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了 AJC 杂志上。 该研究为单盲横断面研究, 研究入组 2014 年 7 月 15 日之后 Universitario La Paz 医院住院部的患者。拍照的研究人员和查看医疗记录的研究人员保持单盲。

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分析 300 名患者的耳折征,确定分型 ;第二阶段再加入 700 名患者,分析共 1000 名患者的耳垂折痕,确定耳折征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每个受试者都被拍摄耳部照片,查看耳垂折痕的倾角、长度、深度、两侧是否对称,具体分型见下图。

图 1:根据耳折征的长度来分型,A 为完全型,B 为不完全型。

图 2 :根据耳折征的深度来分,A 为轻度(仅能看到模糊的皱褶),B 为中度(可见耳沟底部的折叠),C 为重度(耳垢底部看不到折叠)

研究发现耳垂折痕的深度、垂直折痕和心血管事件无关。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中出现双侧耳垂折痕的比例为 43%,对照组仅为 29%。分析得知,耳垂折痕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 43%,特异性为 75%。双侧比长度更有统计学意义。

双侧耳折征和心血管事件相关,后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TIA),外周血管病(间歇性跛行、下肢血运重建、劲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除)。但是三种情况分开时,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