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周围脂肪增多可增加冠脉搭桥术后房颤发生率

大约有20-40%的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后会出现房颤,房颤可引起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术后房颤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高龄、高血压、右冠狭窄、左室功能减低、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过长等。目前的研究表明心脏脂肪过多是心血管疾病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最近有报道指出,心脏周围的脂肪量与房颤有关。

为了进一步探讨心脏周围的脂肪量与冠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关系。来自希腊的George Drossos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杂志上。

该研究对2012年1月至12月间83例行停跳搭桥的患者进行了分析,收集了病人的基本情况、围术期情况等资料,使用MDCT测量(图1)83例患者心脏周围的脂肪量。本研究的终点是病人术后至出院前期间出现房颤。


图1:MDCT测量心脏周围的脂肪量。

该研究发现,28例患者(33.7%)术后出现房颤,出现房颤的患者无其他特殊的合并症。在单变量分析中,出现房颤的患者心脏周围的脂肪量较未出现房颤的患者明显增多(42.4 ± 6.9 mm vs 39.3 ± 4.8 mm),左房直径增大可增加术后房颤的发生(42.4 ± 6.9 mm vs 39.3 ± 4.8 mm),转流前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可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

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脏周围的脂肪量是术后房颤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优势比: 1.018)。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图2)中,心脏周围的脂肪量大于129.5ml(敏感性 86%,特异性 56%)时,提示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房颤。


图2:ROC曲线。

该研究表明,心脏周围的脂肪量是冠脉搭桥术后房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心脏周围的脂肪量增多是术后出现房颤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但是,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