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脉介入更科学

近期Bruno R. Nascimento博士等人在JACC上发表文章,文章探讨了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的冠脉介入术预后的不同。现将原文编译如下。

一.荟萃分析

研究人员搜索主要的数据库(Medline, Scielo, EMBASE, Cochrane),没有发现类似的研究。在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进行合并主题词(“血流储备分数”和”介入”),(“血流储备分数”和“血管造影”)和(“血流储备分数”和“ PCI ”)的搜索,寻找2013年11月之前的关于应用FFR指导PCI的文献。

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大组,FFR指导下的PCI(FFR -PCI)和FFR指导下的推迟PCI(FFR-defer)。选取的终点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血运重建(RV)。19项试验都包括在内,总计3097名病人(3796处病变),平均随访时间为21.2个月。

间接比较两组发现,FFR -PCI和FFR-defer组有类似的死亡率,分别为2.2 % 和2.0 %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分别为1.9 %和1.9 %;血运重建(RV)率在FFR - PCI组更高,分别为14.0 %和 4.4 %。直接比较(队列比较)两组试验显示,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者相对比分别为1.86和0.75);血运重建率在FFR -PCI组再次较高(相对比为3.10 )。回归分析表明男性的血运重建假阴性率(β = 0.058>0.05)较高。

该研究结果提示,对于冠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根据FFR≥0.75而延期行PCI的方案是安全可行的,此类病人每年发生心源性死亡或心梗的风险并不会因为置入支架而降低。

二.FFR简介

Nico等人在过去几十年提出了通过压力测定推算冠脉血流的新指标—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目前FFR已经成为冠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公认指标,在导管室中成为重要的评估手段。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FFR主要通过计算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压力与主动脉根部压力之比来获得,狭窄远端压力可以通过压力导丝在最大灌注血流(通过冠脉内或静脉内注射罂粟碱或腺苷或ATP)时测得。FFR=Pd/Pa(Pd为指引导管测量的主动脉压,Pa为压力导丝测量的冠脉狭窄远端压力。)

正常心外膜冠状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很小,FFR的正常值为1.0;当心外膜冠脉有狭窄病变存在时,FFR<1.0。FFR=0.60说明这支冠脉的血供只有正常时的60%。FFR有很清晰的阈值,FFR<0.75的狭窄几乎都会导致心肌缺血,FFR≥0.75的狭窄则造成心肌缺血的可能性非常小。

FFR克服了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只能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价的缺点,后两者关于狭窄到底对远端血流产生了多大影响(功能评价)却不得而知;且这些图像形态学的方法并不能识别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变,还可能高估或低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导致需要治疗的病变没有处理或过度处理不需治疗的病变。

三.讨论

FFR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功能性评价,它的价值已经被证实。FFR对于判断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此外,FFR尚可对介入手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相信FFR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