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你挑对时机了吗?

怀孕间隔的长短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与怀孕间隔相关。合适的怀孕间隔可为母亲提供足够的时间从上一次怀孕中恢复且不会浪费怀孕后产生的生理适应性优势。

怀孕间歇期<18个月或>5年均会增加出现上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这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得到证实。怀孕间隔为可干预性因素,包括WHO在内的公共卫生组织推荐:女性两次生育间隔最好不少于2年。

2014年7月23日Ball教授及其同事在BMJ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对上述推荐提出挑战。其认为以往的研究是比较不同母亲间的不良妊娠结局,这可能会存在母亲间混杂因素,即妊娠结局可能与母亲间遗传、生活方式或社会背景等相关。

Ball教授及其同事的研究中共纳入1980-2010年澳大利亚佩斯地区40441名育有3个单胎的母亲,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再评估怀孕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短怀孕间隔(<18个月)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影响很小或几乎无影响,却可影响小于胎龄儿的出生,且怀孕间歇>5年(≥60月)可增加小于胎龄儿和低体重儿风险。

Ball教授等的研究仅能代表某个国家的某个群体情况,还需要在发展中国家、贫困人群、不同亚组人群如青年、年龄>35岁女性中进一步验证,关于女性怀孕间隔的公众健康信息和推荐重新修订为时尚早。

Ball教授等的研究是首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探讨怀孕间隔与妊娠结局相关性,而且除了妊娠结局,怀孕间隔与出生缺陷、精神分裂、孤独症、妊娠并发症和母亲死亡风险等的相关性也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