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晚期接种百日咳疫苗或可使婴儿获得更好保护

百日咳是一种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高传染性疾病。在美国,尽管该疾病疫苗接种覆盖率很高,但是百日咳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

为了使婴儿远离百日咳,ACIP在2008年推荐产后妇女以及新生儿近距离接触者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减毒白喉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Tdap)。2011年,ACIP建议没有接种疫苗的孕妇应该接种Tdap。2012年,ACIP再次建议不论有无Tdap接种史,所有孕妇均应在妊娠晚期接种Tdap,从而使胎儿通过胎盘获得适量的抗体以保护胎儿。

ACIP对孕妇Tdap管理建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尤其是母婴安全问题。

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Munoz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实验,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杂志上。该研究不仅比较了妊娠期和产后接种Tdap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而且评估了母体转移抗体在胎儿血清反应中的影响。

研究者让妊娠30-32周的孕妇接种Tdap(n = 33)或安慰剂(n = 15),产后交叉接种。未妊娠妇女(n = 32)也接种Tdap,作为额外的对照组。

研究发现Tdap在所有妇女中均有免疫原性,经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的抗体也都有效。孕妇、产妇、未妊娠妇女在接种后体内均有相似的抗体浓度。母婴体内的抗体水平呈正相关。从出生到2个月,产前接种婴儿体内的抗体浓度明显高于产后接种婴儿的抗体浓度。因此,妊娠晚期接种Tdap可以导致抗体经胎盘有效转移。

虽然Tdap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记录,但是评估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必须继续。因此妊娠期疫苗和药物监视系统,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都应该用来评估妊娠期Tdap管理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