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肌钙蛋白T与房颤风险率具有高相关性

American Heart Journal近期收录了一篇房颤领域的文章,该研究主要论证了高敏肌钙蛋白T(hs-TnT)与房颤的相关性,得到了一些颇具临床意义及启发作用的结论。

一、大胆探索

当今房颤领域正处于探索新机制时代,而近期的房颤研究指出心肌缺血或是房颤机制之一,因此从心肌损伤角度或可找到房颤的风险因素,比如该研究关注的hs-TnT;另一方面,虽然房颤风险因素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多数风险因素的预测效力差强人意。

基于上述原因,Kristian B. Filion博士研究团队认为hs-TnT或许是房颤风险预测因子之一,而且研究者大胆的假设hs-TnT可能改变现有的房颤风险分层。

 二、喜忧参半

该研究入组患者来自动脉粥样硬化的社区风险研究(ARIC),而ARIC试验的患者主要为来自4个美国社区的中年人士。该研究自1996年至1998年共入组10584例无房颤人士,平均年龄62.7岁,随访至2008年。

统计结果显示,与hs-TnT处于检测水平以下的患者相比(hs-TnT<5 ng/L),hs-cTnT >14 ng/L的高水平患者房颤风险比达到1.78。但是将hs-cTnT加入已有的房颤风险因素中共同统计后,研究者发现统计ROC曲线下面积无显著变化,也无法改善风险分层情况。

 三、不容忽视的高相关性

研究者认为hs-TnT水平与房颤风险确实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性不受年龄或人种的影响。尽管hs-TnT与房颤有如此高的相关性,统计结果却显示hs-TnT并不能改善房颤风险分层,这限制了hs-TnT在房颤临床诊疗中的作用。

该研究在风险分层方面无法获得理想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hs-TnT与房颤的高相关性,换句话说,hs-TnT至少可以用于制定房颤治疗方案,即对于不同hs-TnT水平的患者,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给予诊疗控制其水平,降低房颤风险率,而hs-TnT或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标志物。

总之,该研究虽然略有遗憾,但还是通过hs-TnT给我们带来了最新的房颤机制视点,另外,近期召开的AHA2014会议将开辟专题会议总结最新房颤机制研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