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严重创伤发生急,病情重,抢救不及时,病情会急剧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对于患者病情恢复至关重要。笔者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急救护理方法,比较分析整体性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4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其中男56例,女28例,年龄在4-63岁,平均年龄(42.6±19.8)岁,创伤原因:交通意外48例,坠落12例,其他24例。受伤部位:四肢伤39例,多发伤18例,颅脑损伤11例,胸部伤6例,腹部伤3例,复合伤4例,其他3例。闭合性损伤58例,开放性损伤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2±17.6)岁;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8±1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陛。

1.2方法

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急诊科抢救护理措施。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急诊科抢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监测伤情,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神志、排尿量、瞳孔变化等生命体征。异常状况发生时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注意检查不明原因的休克或低血压患者是否由于脏器损伤造成,可疑部位进行CT、B超和X线片等检查;要注意观察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伤情变化避免漏诊误诊。

②保障患者血液循环。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常有出血性休克症状出现,患者的血液此时无法正常循环,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止血,必要时要及时输血救治患者,此时应建立供大量输血、输液之用的通道。③伤口处理。严重创伤急诊患者伤口一般为开放性,护理人员应使用绷带进行止血包扎,并用纱布固定骨折部位。

④保证伤者氧气充足,避免患者窒息。根据患者伤情,适当将开患者的气道打开,选择使用氧气罐、吸痰器、球囊面罩呼吸器和气管捅管等医疗器械进行护理。⑤患者的心理护理。严重创伤急诊发生常常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和严重性等特点,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甚至绝望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安慰患者及其家属,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院方有效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措施。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佥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过抢救及护理,两组患者的治疗抢救效果比较

见表1,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为(43.3±19.5) min,抢救成功率为97.3%,病死率为2.7%,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2,观察组住院天数(16±3.5)d,并发症发生率9.52%,患者满意度96 .4%,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伤事故以及各种灾害性事件不断出现,造成严重创伤急诊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症状愈来愈复杂,危重程度不断增高,特别是在伴有大出血严重休克时,医护人员的稍一延误即造成患者迅速死亡,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工作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我院急诊科对收治的42例观察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抢救有效时间为(43.3±19.5) min,抢救成功率为97.3%,病死率为2.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抢救有效时间76.5 min,抢救成功率为76.5%,病死率为23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整体性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住院天数(16±3.5)d,并发症发生率9.52%,患者满意度9 6.4%,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整体性急救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他研究者通过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进行分组抢救与护理效果对比,其结果与本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采取全身心的整体抢救护理,能有效的抢救患者生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文章摘自《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6月第12卷第17期P356 - 357

文章作者: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