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肌间距横向缩短受损或加重二尖瓣返流

心脏从舒张期到收缩期,局部乳头肌下的运动功能不良会导致乳头肌间距横向缩短,进而对二尖瓣的几何结构和功能(紧张度)造成不良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性心脏病中,乳头肌间距(IPMD)横向缩短受损对二尖瓣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文章在2014年11月发表于JACC。

为此,Kanika Kalra及其同事对67个患有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MRI检查,量化心室大小(形状),局部心肌收缩,乳头肌间距的横向缩短,二尖瓣结构,二尖瓣返流的严重程度,并对所获得的参数进行分析。此外,还在猪和二尖瓣的生理计算模型上,证实减缓乳头肌间距缩短对二尖瓣功能失调的影响。

从舒张期到收缩期,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乳头肌间距的横向缩短出现大幅度的减少(9.6 ± 2.8 mm),但轻度二尖瓣返流(11.5 ± 3.4 mm)的患者乳头肌间距则没有明显变化。两组间左室的大小和射血分数没有差异。

与无乳头肌下梗死和正常的乳头肌间距的猪模型进行比较,在患有乳头肌下梗死和受损的乳头肌间距的猪身上, 1周内即明显可见二尖瓣返流现象。在可控的瓣膜模型上,乳头肌间距最大程度地影响二尖瓣返流,并加剧瓣膜的环状扩大。(见图)


图 乳头肌动力学影响二尖瓣反流的机制。左边为正常心脏,右边为心肌缺血的心脏。

总而言之,通过在患者身上采用心脏MRI技术,我们证明了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主要是来自乳头肌间横向缩短的损害,而不是心室的大小。乳头肌间距横向缩短的减少拴住小叶边缘,并影响心脏收缩期时瓣叶的关闭,进而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甚至心室的缩小。

因此,有必要加强了解心室瓣膜间的横向动力学,以推动针对修复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新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