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波谱成像可用于评估MS进展

目前有关多发性硬化(MS)疾病进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基于临床表现或常规的MRI表现基础上的预测因素特异性有限,且不能定量评估MS异质性的病理特征。而预测疾病进展对于优化MS治疗策略至关重要。通过非常规的核磁技术检测包括脱髓鞘,神经元轴突丢失以及星形胶质细胞聚集等在内的多发性硬化病理损害可有助于对MS疾病病理机制以及进展的理解。

为此,来自美国Daniel Pelletier等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磁共振标志物预测多发性硬化脑容量丢失以及临床残疾的可能性。研究发现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的指标可预测MS疾病进展,该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的《JAMA Neurology》杂志中。

研究的受试者来自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多发性硬化中心。初始数据集包括59例MS患者以及43例健康对照者。确定的数据集包括来自于一项独立的大型的基因型表型研究项目的220例患者。

在初始数据集中评估以下指标作为预测因素,包括:看起来正常的白质和灰质中基线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醇(ml)的水平;看起来正常的白质中髓鞘含水量;轴突损伤,星形胶质细胞聚集以及脱髓鞘的标志物等。在确定的数据集中再次对可能的预测因素进行检测。在4年内每年均进行临床评分以及脑容量变化的百分比作为预后指标。采用线性模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等评估预后的预测因素。

研究发现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醇(ml)对脑容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使用看起来正常的白质中ml: NAA比率可作为预测因素之一。在两个患者队列中该比例都可以作为脑容量变化的预测因素。此外,ml: NAA比率可预测初始数据集中临床残疾,在确定的数据集中可预测多发性硬化功能性复合进展以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进展,扩展残疾状态量表持续进展等。髓鞘水分比例没有预测价值。

该研究结论认为,表面看起来正常的脑白质中ml:NAA比率对脑萎缩和神经系统功能残疾进展均有一致性的预测能力。星形胶质细胞聚集和白质轴突损害在疾病的严重程度方面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