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折的青春:青少年自杀需提前预防

自杀是全球青少年死亡最常见的第三位原因,而服毒自杀(自体中毒)是常见的方法之一,不像其他更加暴力的自杀方法,服毒自杀后幸存情况较为普遍,给自杀的二级预防留下了机会。本是花朵绽放的时候,却因各种原因选择提前凋零。易折的青春,造成一个又一个家庭支离破碎,社会千疮百孔,青少年的陨落该如何预防?

近期发表于 The Lancet Psychiatry 杂志的一项研究,旨在青少年发生服毒自杀行为后,通过分析资料,确定其危险因素以及进展为自杀死亡的病程,并探讨潜在的危险因素。

该研究为一项基于人口的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个与医疗相关的数据库,时间为 2001 年 1 月 1 日-2012 年 12 月 31 日,筛选出 10-19 岁青少年在经历第一次服毒自杀后住院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有相对应的 50 个匹配对象,匹配方面包括年龄、性别、进入队列的时间。

研究的主要结局是在第一次服毒自杀后的自杀危险因素。二次分析探讨了与自杀相关的危险因素与反复服毒自杀之间的关系。研究共筛选出 20471 例第一次自杀并出院的青少年,相匹配的有 1023487 例个体。平均随访时间为 7.2 年,248 例(1%)青少年服毒自杀,其中 126(51%)例自杀死亡。在随访的第一年,与匹配的人群比较得知,服毒自杀青少年在此期自杀风险大大增加,随着随访时间推移,自杀率为 89.6/100000 人年。

从出院到下一次自杀的平均时间为 3 年,与自杀相关的因素包括再次服毒自杀、女性、接受精神科治疗前一年。青少年因服毒自杀而入院,在随访期间更有可能死于事故或其他各种原因。服毒自杀是青少年人群自杀和接下来 10 年中过早死强有力的预测因素,也有利于筛选出自杀高危人群,针对性进行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