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你!婴儿孤独症有望预防

近期英国曼彻斯顿大学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专家Green教授发表在Lancet Psychiatry杂志的一项研究提示,对于孤独症高风险的婴儿,家长可以通过学习如何用和孩子一样的语调与孩子交流,来降低孤独症的发病风险。对此Medscape针对该报道采访了Green教授,其表示在孩子1岁之前,父母与其互动的时候进行录像,治疗师再给父母反馈,教导父母学习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地互动,可增强婴儿的交流和注意力。

孤独症孩子一般是3-4岁开始接受治疗,但是研究发现,在1岁以内治疗孤独症的风险症状—比如注意力缺乏、社会交往和交流兴趣降低,可减缓这些症状的后期发展。

改变轨迹

本研究纳入50个来自英国婴儿孤独症兄弟姐妹研究(BASIS)的家庭,家庭中至少有一个孤独症孩子。研究发现,20%的婴儿有一个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哥哥或姐姐,并且自己也会发展为ASD。24个家庭被随机分配到特别改编的视频干预组,该视频是提高父母正向教养过程(iBASIS-VIPP)。26个家庭被随机分配到没有干预组。

治疗师对干预组进行家庭访谈,对视频做至少6次反馈,帮助家长理解婴儿的交流风格,并且作出回应,目的是提高婴儿的注意力、交流、早期语言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对于高风险婴儿,在其7-10个月的时候评估基线指标,接着开始对其进行干预或不干预处理共5个月。干预方式的特点为:可接受、可操作、并且家长喜欢。

5个月后,在很多已知的ASD风险症状方面,干预组婴儿都有所改善,包括交流、注意力和社会行为。目光追踪定位科技结果显示,干预组婴儿注意力方面更加“灵活”。Green教授解释,众所周知,ASD早期的风险症状之一,是反应迟钝或灵活性降低,这可通过干预来改善。

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大脑和认知发展中心的Gliga教授也是该研究的参与者之一,她指出对学习和社会交往来说,注意力切换的灵活性是很重要的。除了与父母的交流提高外,婴儿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有提高。

早期可塑性

采用婴儿孤独症行为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婴儿相比,干预组婴儿的孤独症风险行为有所下降。这表明在早期发展阶段,视频治疗可改善孤独症行为。

但是该种治疗对语言方面“没有或有消极影响”,Green教授指出,这好像仅仅是个临时症状,在其今后发展中是会改变的。总体来说,该种干预方法改善了孤独症的风险行为,降低了上述婴儿发展为孤独症的风险。

总之,这些研究发现是令人激动的。这种父母视频干预方式的优点是,一旦父母学会了这个方式,治疗本身是可以随时进行的。下一阶段是在上述孤独症儿童3岁时对其进行随访。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证明家长视频干预方法有效。去年美国萨卡拉门托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指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父母更成功的与婴儿交流,这可减少孤独症的标志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