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JAMA Psychiatr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症状严重性可能会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疗效。日本京都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Toshi A. Furukawa指出,临床医师可以从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线症状严重性获知抗精神病药的疗效。但是,对于另一部分患者来说,在症状改善这方面,患者获益较少,他们至今仍为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所困扰。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临床医师不仅要衡量精神病药物的利弊,还需要确认患者诊断,明智谨慎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如以更低剂量更少副作用的精神病药物治疗。“临床医师应该牢记,抗精神病药物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在缓解期防止患者复发。在这种情况下,有轻度症状或无症状的患者可能仍需要维持治疗。”
直到现在,精神分裂症基线症状严重性的影响对精神病药物的疗效还未得到充分验证,Toshi A. Furukawa进行了三项源于患者原始资料荟萃分析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奥氮平和利培酮与安慰剂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比较氨磺必利和安慰剂的疗效。
对于这两种类型的患者来说,基线症状严重性和治疗的相互作用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基线症状的严重程度越高,积极治疗和安慰剂治疗强度的差异越大。在急性治疗试验中,积极治疗和安慰剂治疗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变化分值随着基线症状严重性的增加而增加。
在第6周时,症状轻微患者的变化分值平均差为9.5分;中度症状患者为13.7分;症状明显患者为18.8分;症状严重患者为24.0分。在以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中,试验情况类似。中度症状、症状明显和症状严重患者的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变化分值平均差分别为1.7分、5.7分和9.7分。
作者指出,他们的分析并未包括一些症状轻微患者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仅是针对奥氮平、利培酮和氨磺必利,但是,还需对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和安慰剂作对照进行大规模的样本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