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利用综合医院提升精神卫生服务的经验

刚刚过去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再次将公众的视线聚焦到精神卫生领域。根据2013年卫生部门调查,我国现有1亿多精神障碍患者,其中重度精神病人约有1600万人,而超过72%的患者并不知晓自己患有精神障碍。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精神卫生领域的医护人员极其缺乏,精神卫生整体服务能力不够。

10月9日,记者在北京召开的精神卫生高峰论坛上就西方如果如何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采访了礼来制药全球高级医学总监德罗里戈•埃斯科巴尔博士。

在担任礼来制药全球高级医学总监之前,德罗里戈•埃斯科巴尔博士是哥伦比亚精神病学协会的理事会成员,曾经在多个国家之间牵头做过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对于不同国家的精神障碍治疗状况有深刻的认识。

综合医院是精神卫生服务力量的有力补充

德罗里戈•埃斯科巴尔博士介绍说,精神障碍影响着世界上很大比例的人口,西方国家约有20%-25%的人口面临精神障碍困扰。在西方国家,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服务不只是由精神科医生提供,全科医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全科医生和精神专科医生的沟通互动,既可以使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诊疗,有效地避免初期患者的病情恶化;又可以极大地减少患者的病耻感,同时,社会大众也能因此受到关于精神卫生的良好教育。

西方国家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提升精神卫生的服务能力,一方面通过在综合医院加强对非精神科医生的培训,增加非精神科医生对于精神类疾病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在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使患者患病早期获得更早的干预和帮助。这些举措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欧洲95%的全科医生能识别精神障碍并且可以进行转诊。

在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或者培训非精神科医生还有另外的好处,与就诊于精神专科医院相比,就诊于综合医院会弱化患者害怕可能面临的舆论压力以及因此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

埃斯科巴尔博士指出,在西方国家,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当具备精神类疾病识别能力的全科医生感觉到有必要,他也可以将患者转到精神科。这种在综合医院与精神专科医院良好的转诊机制对于患者病情早期发现和干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了及时有效的诊疗,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于治疗精神障碍非常重要。通常患者服用一段时间药物之后病情确实会有比较好的改善, 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可以就此停药,多数情况下病人必须要保持继续治疗服药才能避免疾病复发。

据埃斯科巴尔博士的研究,加强全科医生的精神卫生教育和培训可以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在欧洲大概有86%的全科医生在患者的依从性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在西方国家,治疗精神疾病很难由一个医生单独来完成,可能一开始的诊断和处方由专科医生完成,而续方和药物依从性指导方面由综合医院的全科医生协助完成。

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埃斯科巴尔博士介绍说,对于全科医生、精神疾病患者乃至社会公众的精神卫生相关教育等提升精神卫生综合服务能力的行为往往需要在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合作下进行。

在西方很多国家,除了医院和医生外,精神科医生协会、疾病协会、学术界、医药企业、患者团体以及社会公众都会参与其中,有时候,学术界、医药公司和一些科学机构会合作开发一些精神疾病方面的培训材料,这些培训材料不仅提供给医生和医护人员,也会提供给普通百姓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疾病。

埃斯科巴尔博士说,“企业也可以在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层面发挥很好的作用,作为一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礼来除了为全球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外,也一直坚持不懈,通过开展形式各异的大众教育活动,传递疾病信息,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大众的生活品质。“

比如,世界精神病协会(WPA)有一个叫做“Open the door”的关于精神分裂以及消除病耻感的教育项目就获得了礼来的持续大力支持。在中国,为了提高中国精神卫生的服务能力,礼来陆续开展了多项影响广泛的活动,比如早在1996年,礼来就启动为中国的医生和患者普及"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旭日工程”。

2014年,礼来又推出致力于综合提升中国精神卫生整体服务能力的“阳光行动”项目,通过加大对综合与精神专科医生的培训,加大对于患者依从性的循证研究支持以及引进国际经验等,为提升中国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