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扩张提高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植入成功率一例

JAC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10月刊分享一则病例,诊疗详情如下。

老年男性,53岁,心绞痛加重,行冠脉造影术,结果发现冠脉左前降支(LAD)近端有1处严重的非钙化病变(见图1A)。先用3.0mm的球囊预扩张,且没有发现明显的球囊压迹(见图1B),血管内超声(IVUS)显示:在血管官腔面积最小处,测得血管直径为3.9x4.0mm,且提示有低回声斑块(见图1C)。


图1 左冠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影像

随后,主治医生将一规格为3.5x18mm的ABSORB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BVS支架,由雅培血管器材公司生产)植入患者体内。

尽管IVUS并没有显示明显的斑块内钙化或纤维化,但球囊扩张后却显影为近似“狗骨头征”的现象,即使在额定的压力下充气1min,结果也是如此(见图2 )。


图2  额定压力下球囊扩张的冠脉造影量化结果

IVUS结果显示:BVS中部扩张不完全(见图3A),因此,医生接着采用3.75mm的非顺应性球囊,行后扩张。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都表明手术很成功,支架所在的病变区域的官腔面积从原有的5.5mm2增加到10.4mm2(见图3B)。


图3 后扩张前后的冠脉造影结果

可以肯定的是,术前对病变细致的了解以及采用尺寸适宜的球囊行后扩张,都是BVS成功植入患者体内的前提条件。但也有一点值得注意,目前对后扩张的影响尚不清楚,也不明白为什么在生厂商推荐的额定压力下给BVS球囊充气,却没能完全打开支架。

本病例突出了后扩张对提高BVS植入效果的重要性,即使治疗目标是软斑块亦是如此。同样的患者状况用传统的金属支架并不一定适用。部分术者可能在没有行后扩张的情况下采用直接植入支架的术式,其原因可能是BVS输送球囊的顺应性比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好,使得输送一个较厚的支架也更加便利。